谁也没有想到,只会写5个字的农村妇女,竟然被驰名海外的香港大学授予了荣誉院士的称号。

2009年,香港大学为表彰各界优秀人物为香港大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大会。

在众多高学历人群中,有这样一个身影是那样突出,她就是已经82岁高龄的袁苏妹。袁苏妹没有文化,只是港大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洁工。

那么,为什么袁苏妹会被授予如此高的荣誉?她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

颠沛流离的童年

1927年,袁苏妹出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不算富裕,但也幸福美满,过着自给自足的平常日子。

然而平淡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一声炮响,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陷入了战火的纷扰之中。

九一八事变开始之时,袁苏妹年仅4岁,什么都还不懂的她,被迫生活在无休止的炮火之下。对于袁苏妹来说,童年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

袁苏妹的父母本来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能够给袁苏妹比一般人都要好的生活。但随着战火的逐渐逼近,为了活命,袁苏妹的父母带着他们姐弟几个逃到了尚未被侵略的香港。

背井离乡的日子谈何容易,从内地来到香港,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

日子再苦也要过下去,战争来临之后,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为了活下去,袁苏妹的父母带着他们姐弟几个住在狭小的棚房。

棚房没有窗户,一整天都是黑漆漆的。不仅如此,想要上厕所也是难事,棚房里没有厕所,最近的公厕也在几百米开外,一来一回得花上几十分钟。

很多在这里居住的人,为了图方便,就随便找一个没人的角落就地解决。时间长了,棚房周围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恶臭。

虽说生活条件变差了,可是袁苏妹却从来没有半点抱怨。小小的她便知道心疼父母的不易,总是竭尽自己的所能帮助父母分担。

日子一天天过去,袁苏妹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看着和自己一样大的小姑娘都背上新书包走进了课堂,袁苏妹心里充满了羡慕。

然而,上学对于袁苏妹现在的家庭而言,已经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尽管袁苏妹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但也只是勉强能够管住一家人的温饱,一场小病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更别说一年的学费了。

虽然很想去上学,但是从小就懂事的袁苏妹还是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她知道自己不应该给父母添乱。

再后来,父亲为了改善家庭的情况,向邻居借钱,在菜市场开了一家卖鱼的摊位。

生意做起来之后,袁苏妹的父母变得更忙了,年纪尚小的袁苏妹也被安排到鱼摊帮忙。

从这之后,袁苏妹就一直在鱼摊上帮忙,上学的事也渐渐被她遗忘了。

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袁苏妹明明没有上过学,那她又是怎样误打误撞进入香港大学的呢?

嫁夫随夫

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袁苏妹吃苦耐劳,人又勤快,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结婚的年纪一到,许多媒人都来找袁苏妹说媒。

袁苏妹的父母深知袁苏妹从小跟着他们受了太多苦,便让袁苏妹自己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快快乐乐的嫁人。

只会在鱼摊上打杂的袁苏妹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内向腼腆的她连一次正儿八经的恋爱都没有谈过,现在让她选一个陌生男人结婚,难如登天。

经过媒人还有父母的挑选,一名姓卫的男子深得他们的满意。

这个男子是一名厨师,手艺很好,不愁找不到工作,并且年龄和袁苏妹相近,两人之间不至于没有话说。

袁苏妹本就对此事苦恼,现在人选已经定好,她反而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到半个月,两人就登记结婚了。在那个年代,女人地位尚且低下,袁苏妹嫁入夫家之后,只能跟随夫姓,没有人知道袁苏妹的真实姓名。

只因袁苏妹的丈夫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所以袁苏妹便被叫做“三嫂”。

结婚后,袁苏妹的丈夫在一家饭馆工作,饭馆生意不景气,丈夫的工资少的可怜,只能勉强够他们的日常开销。

一年之后,袁苏妹和丈夫第一个孩子诞生了。孩子的出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喜悦和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忧虑。

丈夫微薄的工资能够支撑孩子的开销吗?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袁苏妹的丈夫毅然决然的辞去了现在的工作,开始四处寻找获得更高薪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7年,袁苏妹的丈夫在香港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大学餐厅的一名后厨。

为了贴补家用,袁苏妹请求丈夫帮自己也在香港大学找一个职位。因为袁苏妹没有学历,只能干一些基础的服务员和后厨工作。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袁苏妹来到了香港大学,成为香港大学的一名职员。

彼时谁也没有想到,袁苏妹会和香港大学产生不解之缘。

半生的付出

在香港大学的餐厅里,袁苏妹虽然干的是最普通的服务员的工作,但是她依然勤勤恳恳,将自己的全部激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香港大学的餐厅中总能看到袁苏妹忙碌的身影,学生们吃饭的桌面,食堂的地面,从来都是一尘不染。

不仅如此,袁苏妹永远对学生怀抱着一颗慈爱之心。看到有学生伤心难过,袁苏妹都会上前询问情况,并且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在袁苏妹心里,这只是她能力范围之内付出的一小部分。然而,对于受到帮助的学生来说,却是“妈妈”一般的关怀,给予了他们撑下去的力量。

工作之余,袁苏妹还喜欢钻研厨艺。因为丈夫是厨师的缘故,袁苏妹对厨艺也略通一二,不断的钻研之下,还真的有了不小的收获。

就连现在,一部分已经从香港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十分怀念袁苏妹创作出来的糕点。

袁苏妹最有名的两道拿手糕点,一个叫做红豆沙,一个叫做马豆糕。

红豆沙口感细腻,香甜绵软,马豆糕香气扑鼻,深受香港大学同学的喜爱。

袁苏妹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糕点喜爱有加,几十年来从来都不敢怠慢。

完成一锅红豆沙,需要三四个小时,期间还要不停的翻动,才能保证红豆被煮成沙,达到入口即化的效果。

而马豆糕是蒸点,将所有材料揉在一起,然后上锅蒸。为了保证口感,袁苏妹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用手一下一下将他们揉出来。

正是因为袁苏妹的坚持,糕点的味道才能出奇的好,许多毕业了很久的学生,专门回到学校,就是为了吃一口袁苏妹的糕点。

除了糕点有名,袁苏妹还是远近闻名的“学生情感调节大师”。

香港大学的学生中,有许多家离的很远,刚刚进入大学,形单影只,免不了情绪低落。

袁苏妹看到之后,都会上前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香港大学的温暖。

一碗甜蜜蜜的红豆沙送上前,再加上袁苏妹慈爱的关怀,瞬间就会让学生扫除心中的阴霾,拥抱自己的校园生活。

很多同学无法对亲人,朋友启齿的话,在袁苏妹这里却能得到回应。不知道如何调节的烦心事,也能在袁苏妹这里得到答案。

一年又一年,袁苏妹正是用自己无私的爱与关怀,温暖了数不清的学生的心灵。

同时,也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操劳,袁苏妹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心脏烙下了不小的毛病。厨房繁重的工作已经无法在胜任了。

看着袁苏妹日渐苍老,丈夫便提议让袁苏妹好好休息不要在干活了,把身体养好。

然而对学生有深厚感情的袁苏妹,却舍不得离开。

于是,袁苏妹向学校申请,转到宿舍管理,工作稍微轻松,并且还能继续陪伴学生。

不过成为宿舍管理员之后,袁苏妹还是停不下来。

早上天还没亮,她就开始打扫楼栋卫生,晚上一个人巡视整栋楼。

香港电视台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曾回忆说:“当时正值自己考研的日子,睡得比较晚,每天都能碰到袁阿姨巡视楼道。”

然而梁乃鹏不知道的是,袁苏妹也记住了挑灯夜读的他。

一天晚上,梁乃鹏像往常一样熬夜学习。袁苏妹悄悄的走进来,为梁乃鹏递上了一碗鸡汤,叮嘱他注意身体。

像梁乃鹏一样被袁苏妹关怀的学生数不胜数,即使毕业多年,袁苏妹慈爱的形象也依旧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因为身体原因,袁苏妹不能再继续担任宿舍管理员一职,从而变成了一名清洁工。

虽然袁苏妹不能时刻陪伴在同学身边,但是她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依旧深厚,不少同学遇到烦心事,还是会选择和这位和蔼的老人倾诉。

现如今,袁苏妹已经退休多年,香港大学里少了一抹白发苍苍,笑脸盈盈的身影。对于毕业的学子来说,袁苏妹是他们在大学中最珍贵的回忆。

结语

校园依旧不变,每年都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只是袁苏妹和香港大学的故事写完了结局,曾在故事中走过的人们,也带着袁苏妹美好的祝福重新出发。

袁苏妹命运虽然坎坷却始终选择坚强面对,用善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香港大学的学子。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女性的慈爱。

对于袁苏妹获得“荣誉院士”的称号,你有什么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