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传染途径多样,其中,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我国儿童人群的阳性率已明显下降,但一旦感染,自然转阴率极低,绝大部分延续成为成人慢性乙型肝炎。

因此,阻断母婴传播,预防婴幼儿感染是“乙肝妈妈”生出健康宝宝的关键。那么,乙肝感染能生出健康宝宝吗?“乙肝妈妈”备孕要注意什么呢?乙肝感染能母乳喂养吗?一起来看!

一、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主要通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没有破损的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传染乙肝。

二、HBV感染者能怀孕吗?

能!处于育龄期的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即可诊断)要做到孕前检查、科学评估、孕期监测、及时干预、安全助产、产后阻断、合理喂养,是可以实现HBV母婴阻断,生出健康宝宝的。

慢性HBV感染女性计划怀孕前,最好由专科医师评估其肝脏的功能和全身状况,调整抗病毒药物,肝功能正常、无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可以怀孕。HBV感染男性不会感染受精卵而引起子代感染,但婴儿出生后和父亲的密切接触可以发生水平传播。

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孕妇高病毒水平,通常在分娩过程宝宝暴露在母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产后宝宝与母亲的亲密接触时传播,宫内感染少见。

三、怀孕后才发现HBV感染,还能生出健康的宝宝吗?

能!在怀孕期间定期做好监测,对HBV病毒载量较高或HBeAg阳性者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实施安全助产,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够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发生率。

宝宝出生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6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四、“乙肝妈妈”备孕要注意什么?

1、孕前检查

为了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育龄期及准备妊娠的准妈妈都应该进行“乙肝两对半”的筛查,对于HBsAg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DNA定量和肝功能、肝脏B超等以综合评估。

2、孕期抗病毒治疗

孕期应监测肝生化指标和HBV-DNA含量,如果HBV-DNA>2×10^5IU/ml,则传播风险较大。

对于此类患者,除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基本处理策略外,可在孕晚期(孕28~32周)根据医嘱口服抗病毒药物,降低分娩时孕妇体内的病毒水平,从而减少母婴传播。

3、产后免疫预防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因此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之后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第2、3针。

对于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除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外,还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HBV感染孕妇能不能顺产?

可以顺产!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剖宫产并未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所以,HBV感染孕妇应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六、HBV感染妈妈能进行母乳喂养吗?

母乳喂养不会增加新生儿HBV感染率。

  • 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妈妈,在宝宝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

  • 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的妈妈,产后1月后评估无疾病活动者可停药,宝宝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之后,可以母乳喂养;

  • 以治疗为目的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妈妈,分娩后应继续用药。如分娩后继续服用替诺福韦(TDF)治疗的妈妈,因其在乳汁中抗病毒药物含量很少,可以母乳喂养。

喂养注意事项:

  • 注意手卫生,哺乳前洗手,擦拭清洁乳头,预防乳头皲裂;

  • 妈妈哺乳期间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七、爸爸(或家庭成员)是HBV感染者,该怎么和宝宝接触呢?

对于新生儿来讲,预防HBV家庭内传播也很重要!

如果孕妇没有慢性HBV感染,而爸爸(或家庭成员)是HBV感染者,照料新生儿密切接触时需要注意预防HBV传播。做好生活中的防护,不要让新生儿的眼睛、口鼻或有破损的伤口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唾液等。常规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如必须与新生儿密切接触,新生儿最好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生殖医学科、江苏省疾控等)

更多便民信息:

时刻帮 | 在长沙,如何领取免费的避孕药具?

时刻帮|忘记交湖南城乡居民医保?补缴时间和缴纳指南看过来

时刻帮 | “准生证”怎么办理?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网上办理入口→

时刻帮 | 申领生育津贴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要如何办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