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古人的试卷长什么样?”还未到开馆时间,江西九江瑞昌市实验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已等候在瑞昌市博物馆门前,孩子们对即将参观的“‘试卷・契约’里的故事展”你一言我一语,无不充满好奇。

  5月15日,9点刚过,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进入展厅。没一会儿,他们来到一张写有“第一等第六名”的试卷展品前,大家围在一起轻声议论:“字写得真工整”“文章怎么是竖着排列的”“他的成绩应该很好”……

  “同学们看,试卷上有的地方画圈作了批注,说明这位考生的作答内容得到判卷老师的肯定,这也是成语‘可圈可点’的由来。”博物馆讲解员李慧在清代抚州府东乡县一份试卷展品前讲解,并不失时机介绍起成语的由来。

  这是瑞昌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参观瑞昌市博物馆的“‘试卷・契约’里的故事展”。(陈娜摄)

  瑞昌市博物馆馆长龙艺介绍,“‘试卷・契约’里的故事展”将明、清、民国及20世纪50年代期间,从科举考试、地契文书、卷宗判决书到票税证券以及函告信笺等,一一呈现在游客面前。他说:“只需一张纸、几句话甚至一个印章,我们仿佛回到古人生活的场景,与他们进行一次古今对话。”

  参观完展览,孩子们来到展厅外的造纸体验区,看着眼前摆放的树皮、花草、叶片等材料,脸上“写满”疑惑。工作人员雷晓薇看出了孩子们的不解,于是将造纸器具分发到他们手里并说道:“在古代,人们书写所需的纸张就是通过大家眼前的这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像这样,把造纸所需的材料放到水里制成纸浆,然后用工具把纸浆去水做成一张纸,还可以按个人喜好在纸面上进行装饰,之后晾干,这张纸就制作完成了。”雷晓薇边讲解边演示,一旁的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

img src="">
  这是瑞昌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瑞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造纸体验。(张玉周摄)

  半小时过去,孩子们的作品陆续完成,有的在欣赏自己的成果,有的还头头是道地跟老师讲起自己的创作思路。四年级学生解芯蕊说:“之前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造纸的故事,没想到动手体验这么有趣,我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纸!”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是我们对此做的探索,希望通过文物知识讲解与趣味实践的结合,让来到博物馆的学生能全方位参与,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龙艺说。(记者陈柱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