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矿难,刷新了建国以来露天矿单次矿难死亡人数记录,也给煤矿从业者以深刻的反思

露天煤矿,以大揭盖的形式实施煤炭开采,相比井工煤矿而言,具有安全性高、开采量大、回采率高和自动化水平高的特点,对于开采深度较浅、煤层较薄、连续含煤地层较多的煤田,优先选择露天开采的方式,既可提升矿山安全能力,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所以近年来,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煤矿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露天开采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

像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本次发生矿难的新井煤业公司煤矿,就是实施了井工转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新井矿投产后,年产量可达90万吨,相对于井工开采来说,提升了一倍的生产能力,对煤层的开采采用顶板露煤、水平分层的开采方式进行。

新井煤矿地理位置

以下是从网络获取的关于新井煤矿的相关地质资料和风险评估结论。

新井煤矿矿区位于贺兰山南段,由于漫长的地质年代的剥蚀堆积作用,残坡积及风积物堆积于山腰、山脚。山脊不尖,呈猪背状,坡为凸坡,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 1159.03~1490.70m,相对高差31m,矿区以东为丘陵地形,山脊平坦,山坡为复式山坡或叫堆积坡,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一般,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荒漠地区。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新井煤矿井田内及其附近的断层主要分布在煤岩系的走向上,处于边坡范围的断层主要有 F7、F8F9及F10等四条断层,其中 F7、F8、F9 三条断层位于矿田内的东部,在进行露天开采时,由于此处煤层倾角偏大而进行破底板削坡的位置,不会对边坡造成破坏,F10 断层位于采场的东部边坡内,与最终边坡的台阶夹角约为 37 度,该断层的倾角为 80 度,为一逆断层,因此认为该断层不会对其附近的边坡造成影响,但由于与台阶坡顶线的夹角不大,有可能造成局部崩落,因此在该段边坡进行剥离作业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新井矿卫星地图

矿区岩石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层状结构,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强度低,以软弱~半坚硬岩石为主,稳固性差。区内基岩出露多,风化作用相对较强,因此,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第二型,即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的矿床。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采场面积及采深较大,边坡较不稳定,易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25~4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的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开采实际,预测开采将加剧开采区域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质灾害承受对象主要为矿区内的施工机械、设备、人员、地表建筑、公共设施等。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500 万元,受威胁人数 10-100 人。危害程度中等,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强烈,危险性较大。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采矿形成的预测露天采坑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新井矿总平面图

从事发后现场相关报道可知,发生坍塌的是露天煤矿作业面北侧山坡,现场形成了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500米、净高约80米的坍塌体。现场坍塌体量巨大,且在22日傍晚六点多发生了二次坍塌,根据初步测算,本次坍塌体的总体积约为1000万立方米。

事发至今,新井矿救援现场已经汇聚了全国无数的目光,从初期的抢救失联矿工,到现在的按部就班进行现场清理,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失联矿工的幸存已经不抱希望,因为无论是现场坍塌体的堆积情况还是救援已经过去的那十多天时间,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生存下来。


坍塌现场

新井矿本次事故,以53人的极端人数,刷新了建国以来露天煤矿灾害事故的遇难人数,让广大矿山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再一次得到了深刻的警示;在事故发生之后,所有露天煤矿已全部停产,开展风险评估和专项检查,以切实摸清各露天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和实际管控情况,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从甘肃泓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7.23山体坍塌事故事故导致10死6伤的事故,到阿拉善左旗新井矿的2.22坍塌事故,两起事故事发地相近,事发情形相似,在7.23山体坍塌事故之后,我们究竟有没有认真从中吸取事故教训,相关的专项风险评估是不是正常开展了,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搞清的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