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被美国追杀了十几年后,终于在巴基斯坦当地的一个小镇,被美军击毙。在长达十年逃亡生涯中,本拉登对安全问题格外谨慎,除非天气昏暗,视野不佳,否则他甚至不会踏出藏身之地一步。

从本拉登生前的最后一组照片中可以看出,他的住所从山区换到木屋,均是非常简陋,堪比贫民窟。但不管在什么地方,他的身边总是带着一把枪。

顺藤摸瓜发现拉登踪迹

9·11事件是本·拉登和他的组织最为外人熟知的一次进攻行动,也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大、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其中共有2996人遇难,直接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

倒塌的建筑包括五角大楼的三栋大楼以及世贸中心的两栋楼。而周围的五栋建筑在受到影响之后的坍塌更是死伤了无数的医护和消防官兵。

911事件让本·拉登与美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也让美军展开了将近10年的追捕行动。

拉登曾是土生土长的沙特公民。在1990年,因为争夺石油资源,伊拉克大举入侵科威特。

唇亡齿寒,科威特邻国沙特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沙特政府转头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拉登则认为这样做有引狼入室的风险,坚决反对美军进入沙特阿拉伯。

当时,为了让政府意识到这样做的风险,拉登直接登门拜访沙特王室,与国王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他在交谈中提出,希望能启用“基地”组织作为皇家护卫队,并以此来保护国家安全。

几日后,沙特王室直接了断地否决了这个提议,并同意了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建立军事基地的请求。

拉登十分愤怒,并毫不客气地写信指责沙特王室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国王认为此事让王室在沙特大受侮辱,因此勃然大怒。拉登与沙特政府的矛盾愈演愈烈,在1998年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国籍并驱逐出境。

拉登在长期的漂泊之后最终选择去阿富汗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此,本·拉登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基地组织发展壮大,并针对美国发动了一系列的袭击。此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本拉登则通过飘忽不定的行踪及隐居深山、村落,远离人群的办法来躲避美国政府的追踪。自从2001年后,拉登的行踪一直飘忽不定,至少6次被各大媒体报道死亡,而声称见过其死状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10年时间,“基地组织”公布了30多部关于拉登的视频和录音,多次粉碎了有关他已经死亡的媒体报道,但美国总是无法确认其具体位置。

而在这些录像中,拉登身边一直带着同一把枪,而这把枪对他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让拉登爱不释手的这把冲锋枪来自于阿富汗战争,由他亲手缴获,因此对他而言,这把枪代表了他为信仰战斗到底的决心。

本拉登为人十分谨慎,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他完全不与外界交流,甚至都不向“基地”高层头目在内的任何人透露行踪。对此,美国政府分析后得出结论:必然有人替拉登传达命令。

被抓捕并关押在美军监狱的“基地”分子在被反复盘问下说出了一条重要情报,他向美军指认出了一名据说深受本拉登信任的人,这人名为艾哈迈德。

经过调查,美国政府确定了这人便是9·11事件的主谋之一,本拉登的心腹。锁定他的行踪便相当于找到了本·拉登本人。
在密切监视中,美国情报人员发现艾哈迈德给某个秘密人物打了一通电话,正是通过这个电话,美国政府最终锁定了拉登的踪迹。 

秘密情报锁定拉登住所

如果泉下有知,本·拉登一定万万没想到自己栽到了一名二十几岁的女孩手中。由前海豹队员马克·比森尼所著《艰难一日》中详细描述了从搜索到击毙本拉登的所有过程。

书中描述,发现本拉登的人正是一名年仅20岁的女孩,该女孩就是就职美国中央情报局,年纪轻轻便由于其过人的聪慧和逻辑推理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分析员的“珍”。

美国政府先是严刑拷问了一名长期服务于基地组织的基层成员。

在他的口中得知,一名经常出现在本拉登身边的名为阿布艾哈迈德的男人疑似他的心腹及信使。珍立刻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够监控到这个人的行踪,那么就有机会锁定本拉登的行踪。

于是,珍在经过长期密切监视后,终于在2006年发现,阿布艾哈迈德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进出于距离伊斯兰堡足足35英里的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的一座建筑中。

经过缜密分析和大量调查后推定,这个建筑很可能就是本·拉登现如今的藏身之所。

这个房子面积很大,安保工作却做得十分到位。除了极少数的组织内部成员,平时几乎看不到其他任何人走动。

院子的围墙高达3、4米,墙顶还拉着铁线网;房间的窗户几乎全被封死,外人根本无法从外面看到房子里的情形。最为奇怪的是,这里没有连接网络,连电话线都没有接。此外,居住者在解决生活垃圾时,竟将垃圾全部焚烧。

经过长期观察,监控人员发现院子里3楼有一个很神秘的人,他很少出门,即便偶然外出也必定是全副武装。他怀疑这名男子就是本·拉登。

但是由于这涉及到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逮捕本拉登的行动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率才能执行。名不正则言不顺,一旦出现差错,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不仅会颜面扫地,和中东建立起来的友好外交关系也说不定会直接垮台。

在这种顾虑下,美国政府一直拖了5年之久才得以行动。在珍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五年后她终于可以百分百确定——本·拉登就藏身此地。

绝密行动击杀拉登成功

2011年5月1日,多名国家安全和美国情报局高官齐聚白宫。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他们再三确认了最终的行动方案。

随后,这场结果可能震惊世界的行动开始。在奥巴马的安排下,黑鹰直升机装载着美国海豹突击队,于夜深人静之时从阿富汗美军基地起飞。

这是一次绝密行动,目标就是抓捕或者击杀本拉登。当海豹突击队降落在目的地时,刚好是睡梦最香之时。按原计划,飞机本应当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小院内,但飞机却中途失控,意外掉落在了院子外。

幸运的是并无人员伤亡,也没有发出很大动静,行动得以照常执行。

行动人员分为几组,悄悄潜入建筑。冲上二楼时,一名男子早已埋伏在转角处,但还没等他开枪,海豹突击队就开枪将他打死了。不过美军轻轻松松击毙的这个年轻男人并不是本拉登本人,而是被他安排住在二楼的他的儿子。

海豹突击队继续突击,刚来到三楼走廊就看见一个人影。这人一边伸出一个脑袋来回张望,一边又回头用压抑着的声音喊道:“是美国人!”

队长敏锐地观察到,这男人双手背在身后,好像藏有什么防身武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当机立断,指挥队友相互配合,直接了断地一枪打在他的脑门上。

为保险起见,他又连开数枪,确认躺在地上的人已经成为一具尸体后才上敢前查看。

经过与照片的几番比对,确认这个死去的男人就是本·拉登无疑。直到此刻,海豹突击队队成员们才松了口气。紧接着,他们又将本拉登的尸体装进麻袋里,并控制住屋里大声哭喊着的女人们。

行动直至深夜,在将所有人都控制并逮捕后,美军在房间里找到了本拉登前几次录制视频时所穿的黄色金袍,还有一瓶染发剂。此刻,队员们终于得以松懈下来,并向他们的总统报告这一消息。

本·拉登被击毙后,为了防止他的同党的疯狂报复,他的尸体被美军按照上级指示丢进了海中。同日23时15分,美国政府通过媒体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美军最终击杀了恐怖分子本·拉登。

22年圣战,10年逃亡,在40分钟的炮火中中付之一炬。

AK枪因拉登遭受质疑

说回这支手枪。本拉登之所以如此钟爱它,除了因为它身上所夹带的象征意义外,也因为它出色的性能。

它是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自动步枪,也是全世界被仿制最多的枪族。除此之外,它还曾被印在津巴布韦的国徽上,前苏联的硬币上和莫桑比克的国旗上。他以百分之九十的使用率游走在各大战场上,他就是AK47。

AK47中的 A是自动的意思,47意味着它是在1947年研制完成的。K则是它的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的首字母缩写。

卡拉什尼科夫在1919年出生于苏联中南部的阿尔泰地区。他从小渴望成功,渴望成为英雄,因此18岁时他就去参军了。接连失败的战争和战场上惨烈的情形让他有了研制一款适合运动战的轻便冲锋枪的想法。

在他的努力研究之下,1942年,第一把AK系列的枪诞生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枪械设计师布拉贡拉沃夫少将看到了这把枪后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能,就把他送到了军工技术学校学习。

1946年,AK-46自动步枪诞生了。在苏俄著名轻武器设计大师捷格加廖夫在看过此枪的设计之后,他给出了如下评语:“他的作品比我的好很多,我确信这支枪将来一定会万众瞩目的……”。

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最初的AK47冲锋枪。后来,这类枪被苏联政府认定为苏军制式装备。

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在对先进武器的迫切需要下,苏联的这项新发明一经推出便迅速被引进到了自己阵营的其他国家中。

没过多久,这把枪的秘密就流传出了苏联阵营,它的使用者遍及到了全世界。甚至于当时的美国也开始使用这把苏制武器。

AK47突击步枪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枪身简短,非常合适于近距离战斗,并且可靠耐用,故障率非常低,且适应性强,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

而且它的制作简单,零件很容易搜集,甚至连巴基斯坦山区的一些偏僻落后的村落也可以自己制作,只要能订购到枪管和扳机,就能做出一只完整的AK47。

有数据表明,AK47自被发明之日起,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所采用,在几乎全部的战场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所喷射的子弹杀死了不下1000万人。

2001年, 911事件震惊世界。

三个月后,本拉登安然无恙的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全世界的人们都注意到了,他的手里就拿着一把AK74冲锋枪。尽管拉登的这一恐怖行动跟卡拉什尼科夫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仍旧觉得本拉登这种行为是对他作品和本人的一种侮辱。

因为AK47在战争上的大量应用,这种枪连同他的创始人都在网络上遭受很多非议。在本拉登的影响下,这种言论愈演愈烈,网络上的和平主义者对于它和发明者的猛烈攻击每天都在上演。

尽管它的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此时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为了给他最满意的作品正名,他还是在不断的争取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每当有人讨论AK47究竟杀死多少人,他总会坚定地回应道:“罪孽不在于步枪,而在于扣动扳机的人。”

结语

AK47的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橡从未后悔过研制出它,就像他说的‘罪孽不在于步枪,而在于扣动扳机的人’。

可以说,由于AK47在战场上的大量应用,战争才得以加快它的进程。战争发起的本质还是人心的欲望和资源的争夺。在这一点上,无论这把武器的使用者是本·拉登还是甘地都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这把本·拉登生前最爱的枪,而不是去人为的神化或者魔化它。

不管本·拉登本人是怎么想的,但他死后,这把由他亲手缴获的枪将很可能被一名美国大兵缴获,并由于它身上所代表和平的象征意义变得极富收藏价值。

或许它会和萨达姆的镀金枪并列在博物馆展出,人们在近距离观看和赏玩它时也会回顾本拉登精彩的一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