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
最近,国际舞台上关于北京 9·3 阅兵的一个小道消息引发了不小的波澜,韩国方面有外交人士向韩联社透露,中国通过多个外交渠道向韩国询问,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能不能出席今年 9 月 3 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这个消息看似简单,实则背后牵扯着中韩关系、韩美关系以及韩国国内复杂的舆论压力等诸多因素。
中国的阅兵
先来说说中方为什么会向李在明伸出这根 “橄榄枝”。其实,回溯一下历史就能明白,2015 年的时候,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了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成为了唯一一位出席的西方盟国领导人,这一举动当时被视作中韩关系的一个高光时刻,两国关系紧密,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也达到顶峰。
李在明
但好景不长,次年 “萨德事件” 爆发,中韩关系急转直下,历经波折。而如今,李在明上台后,提出 “实用主义外交”,试图修复中韩关系,还派遣国会代表团访华推进 AI 产业合作,并且表态重视中韩经济联系,这让中国看到了积极信号,想通过邀请他出席阅兵式,进一步探测他发展双边关系的诚意。
不过,李在明要是想答应这个邀请,面临的阻碍可不少。先看韩国国内,目前的对华情绪不能说很友好。今年上半年,韩国极右翼团队多次举行反华游行,还有一部分尹锡悦支持者宣扬 “中国和朝鲜操纵韩国政治” 的阴谋论,这种极端思潮严重影响了韩国民间对华的态度。
李在明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就因为巧妙回避对台湾问题的直接表态,只是说了句 “两岸的事跟韩国没关系,韩国对大陆和台湾都感谢”,就被对手攻击为 “亲华派”,可见韩国国内对华友好的声音很容易招致非议,李在明若顶着这样的舆论压力去参加阅兵式,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再看外部压力,美国这个盟友的态度至关重要。不过,现在美国政治格局有些变化,特朗普上台后,和传统建制派不太一样,他对盟友的控制欲没那么强,更看重实际利益。

特朗普
对韩国来说,特朗普更关心的是韩国能不能在 7 月 9 日前和美国达成关税协定,能不能增加驻韩美军经费、提升国防开支到 GDP 的 5%,以及多买美国商品、让韩企赴美投资设厂等。
只要韩国在这些方面满足美国需求,特朗普大概率不会过多干涉李在明出席中国阅兵式的事。当然,万一特朗普自己也接受邀请去北京,那李在明估计就毫无顾虑了,大概率也会跟着出席。
从李在明个人的行事风格来看,他要做出是否出席的决定,肯定要权衡诸多因素。一方面,他想发展对华关系,巩固经济联系,为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空间;
特朗普
但另一方面,他又要顾及国内民众情绪,不能显得过于亲华而丢了选民支持率,还得维系和美国的同盟关系,避免过度刺激美国。这种复杂的局面让他很难像朴槿惠当年在中韩关系顺风顺水的时候那样,毫无顾虑地出席阅兵式。
再者,中韩关系如今确实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尹锡悦时期,中韩关系恶化,民间反华情绪高涨,而李在明上台后虽然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但还远远不够。
尹锡悦
中国这次邀请他,其实就是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智慧,在国内舆论和美国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坚定地推动对华友好合作。
如果他能来,那无疑会给中韩关系注入一剂强心针,后续在经济、外交等各领域的合作都能更顺遂地展开,中国也能更信任这位新总统;但如果他不来,选择派个高级官员代替自己,那可能就说明他还在犹豫,对华关系的推进速度可能就会放慢。
其实,不管李在明最终会不会出席阅兵式,中韩关系的发展都得取决于双方在实际问题上的互动和磨合。
李在明
就拿今年 10 月底到 11 月初在韩国举行的 APEC 峰会来说,中国最高层会不会出席还是个未知数,这和李在明的决定相互关联。如果李在明能借阅兵式之行,向中国释放明确的友好信号。
那 APEC 峰会期间中韩高层互动可能会更加积极;反之,如果他犹豫不决或者拒绝出席,那双方在 APEC 峰会上的合作氛围可能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李在明面临的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出席一场阅兵式那么简单,而是关乎韩国未来外交走向和国家利益的重大抉择。
中国的阅兵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考虑国内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又要权衡国际格局的多变性。
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一次重新审视和塑造中韩关系的机会,通过这次邀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韩国新政府的真实态度和合作意愿,从而在未来的双边关系中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接下来的几个月,围绕李在明是否出席阅兵式,国际社会的目光都会聚焦在韩国身上,这出外交大戏的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