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欢喜》中,三个家庭围绕着“高考”的故事曾引起全网观众的热烈讨论。剧中方一凡和乔英子这对欢喜冤家,分别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大学,两人上大学后的故事,也成为观众最期待的续篇。
8月3日,创作出《小欢喜》《小舍得》《小别离》等作品的作家鲁引弓,携新书《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来到成都与读者分享,并在分享会前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为写“方乔”,去大学体验生活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从上部结尾延续,讲述方乔走进大学校园后的成长故事。鲁引弓坦言,这部作品的诞生,是源于“市场的召唤”。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在《小欢喜2》的故事开端,如愿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方一凡,开学首日便火速冲到南京大学找乔英子,可当他鼓起勇气告白时,却因为两人过于熟悉而以英子“笑场”收场。
与部分读者的期待不一致,鲁引弓告诉记者,这其实并不是一本“翻开就是小甜饼”的小说。
在鲁引弓看来,无论是《小别离》《小舍得》还是《小欢喜》,他的作品一以贯之的风格是现实主义、带有批判精神,“皱着眉头看生活,从而发现社会议题”。

为了让角色更真实立体,媒体人出身的鲁引弓将当初“跑新闻”的方式搬到了小说创作中。他走访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互联网大厂等地,和年轻人一起吃饭、聊天、观察他们的生活场景。
这样的创作方式,让许多在南京生活过的读者可以从《小欢喜2》中读到现实的影子。鲁引弓分享,在写乔英子和方一凡谈恋爱时,自己还仔细调查过“如何在南大谈恋爱”。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作为学霸的乔英子,肯定会出现在图书馆。但去南大图书馆考察后,他发现这里十分安静,很难谈恋爱,所以他将二人一起学习的地点换到了教学楼5楼的自修室。一些南大的同学十分惊讶地给鲁引弓留言:“是怎么把我们的生活写得这么详细!”
在鲁引弓眼里,如今的写作要拒绝“宅男宅女”足不出户的创作方式:“如果喜欢写作,一定要用自己的腿脚、眼睛走出去,才能让小说有足够的信息量。”
《小欢喜2》聚焦更多社会议题
《小欢喜1》的主要矛盾是高考,也以考上大学为剧情结尾。那时几个家庭都以为迈过高考这道关卡,人生便可以一帆风顺。但在《小欢喜2》中,鲁引弓希望打破这个“大学幻境”:“推开高考这扇门,并不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还会经过社会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碾压。”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他认为,许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被家长和老师剥夺了“当下的快乐”,给他们承诺了一个关于大学的美好幻想:一切等上大学就好了。然而,在《小欢喜2》中,鲁引弓通过细腻刻画父母辈的职业断层、婚姻危机、投资爆雷等困境,让这群年轻人明白,如何在成人世界里站稳脚跟,才是真正的人生命题。
在《小欢喜2》中,鲁引弓聚焦教培转型、直播经济、智能汽车、职场内卷等近年来热点社会话题。在处理方一凡和乔英子这对CP上,也“残酷”地指向了他们背后的家庭差距。
比如乔英子母亲宋倩,本和方一凡的母亲童文洁是好闺蜜,但察觉女儿真的开始和方一凡谈恋爱后,借买房之机向两家摊牌,直言两人不合适,这段恋爱注定无果。

鲁引弓
在这个过程中,方一凡的人生价值,也是鲁引弓想探讨的重点。鲁引弓谈到,在学校时会拿成绩来评定,工作后会拿业绩、工资来评定。在这样优绩主义和价值主义的单一维度评判体系下,活泼开朗却没有特定本领的“开心果”方一凡,人生价值几乎趋近于零——这也成为宋倩反对方一凡成为自己女婿的重要原因。
更多的社会议题出现在这本《小欢喜2》中。比如乔英子在考研选导师时遭遇“男生优先”;方一凡怀抱音乐剧梦想,却面临“毕业即失业”,最后说起了脱口秀;季扬扬从德国辍学回国追逐造车风口,面临资本与产品的两难;王一迪签约MCN公司做起网红,却被合同陷阱缠身……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这些沉重的社会话题,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鲁引弓的作品里。但他的作品改编成的同名现代都市电视剧,却是十分轻松的家庭轻喜剧。这样的影视化方式,让鲁引弓感到很满意:“编剧是做加法的,人们打开电视看得很开心,也能够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小欢喜2》也有影视化的打算,目前正在撰写剧本阶段。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苏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