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是否曾在古装剧里见过这样的画面——主人公大摇大摆地走进酒肆,掏出几块碎银重重拍在桌上,豪爽地吩咐道:“上酒,不用找了!”侍应生也只是恭恭敬敬地送上美酒佳肴,丝毫不介意主人公的大手大脚。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也曾怀疑古人是不是特别不计较钱财,随随便便就能挥霍几两白银?你又是否疑惑,为何店小二完全不清点账目、不阻拦顾客就这么走了?
       细想之下,这似乎说不通。白银在古代可是极为罕见稀缺的通货,哪有人能随意挥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真相。


       一、白银稀缺难得,谁敢大手大脚
       我们先来看看,白银在古代究竟有多少购买力。远在汉代,一枚小小的白银币,就相当于三千文铜钱;到了盛唐,单单一两白银就可以买二百多斗米,差不多两千多斤呢!再到了鼎盛的明朝,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市面上白银愈发丰富,一两白银竟相当于六百多人民币!
       可想而知,在古代社会,白银就是个天文数字。一般老百姓连白银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做县官的大人,一年的俸禄也就四五十两而已。这点银子,在现代恐怕只够普通公务员混个几天的。
       那么,寻常百姓哪里敢随意挥霍白银?《红楼梦》里头,林黛玉的老妈刘姥姥,得到贾宝玉二十两白银,欢天喜地抱着银子转圈,仿佛得到了无价之宝。二十两白银,在那个时代足以一个普通人家用上一年了!


       水浒传里,吴用请三位阮老爷子吃饭,就花了一两白银。这一两白银买了十斤牛肉,一瓮佳酿,再加二十斤牛肉和一对肥鸡。可见一两白银的购买力是何等的大。
       所以说,杜撰出主人公大手大脚、钱财如粪土的桥段,简直是对古代生活的极大亵渎。假如真有人这样挥金如土,店小二只怕高兴坏了,哪还会放他走!


       二、纸币草创难为继,白银迟至明中兴
       其实,影视剧给观众的另一个误导在于,古人似乎随身带着白银,到处可用。这也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古代使用金银做货币的历史并不长。长期以来,中国使用的交易工具以贝币、布币为主。金银太过稀缺,村里能有几户攒的起,更无法流通。
       到了北宋,富商大贾们长途跋涉经商贸易,难以携带数量巨大的铜钱。于是他们发明了交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不过,交子很容易伪造,后来政府发行了官方的交子。但由于战乱连年,政府滥发交子以敛财,导致交子信用破产,最终消失。


       明初,朝廷再次尝试发行纸币,定名“大明宝钞”。同时,禁止使用金银做交易,要求百姓持有白银到官府兑换宝钞。可是,宝钞后来又一次由于种种原因贬值。到明中叶,终于不再发行。
       白银真正开始在市面上流通,要到十五世纪中叶。这时欧洲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才使得白银的数量大幅增加。不过,由于白银没有固定面额,买卖还是要称量剪割,极为不便。所以,真正能随身携带白银四处用的,也就只有少数富甲一方的权贵人家了。


       三、百姓出行多持铜钱,此实盘缠也
       既然白银使用极为不便,那么古人平日里真正带在身上的钱财是什么?这就涉及到“盘缠”这个概念了。无论读书人下乡赶考,还是游子外出寻医,古人出门远行时都会带上盘缠。所谓盘缠,就是用一根绳子穿起数量庞大的铜钱系在腰间。这就是流行文化中所说的“腰缠万贯”。
       带盘缠出门的好处显而易见:轻便易带,数目清晰明了。到了需要支付的时候,解开盘缠,数出所需数目的铜钱即可。再三提醒读者,这才是古代普通百姓真实的出行场景,与戏剧所演绎的大相径庭。
       当然,如果你是个富甲天下的富家公子哥,自然另当别论。这种人物出门不需要带盘缠,到店里消费直接记在家账上,月末统一结算。偶尔心血来潮,也会随手拿出银子来慷慨打赏。


       四、店小二不阻拦实乃天经地义
       通过前面的叙述,诸位读者应当了解,用白银挥金如土的场面纯属杜撰。那么店小二为何从不阻拦顾客就这么离开的原因也水落石出了。
       首先,在古代,一个人是否富裕直接就能从其身上是否带有白银看出。白银本就稀少难得,能随身带着银子的,自然都是些富甲一方的人家。店小二这种谙世人,一眼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富有。
       其次,顾客能拿出白银支付,说明这点饮食费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就算大方放下几两银子就走,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要是一个普通百姓,拿出一两白银就要心疼得睡不着觉。


       最后,由于白银需要称量切割,操作十分繁琐。算下这点饮食钱,有时候反而不如直接放弃来得痛快。況且,能拿出白银的客人向来大方,饭后多半会慷慨打赏小费。
       基于种种考量,店小二自然不会去清点账目、纠缠不放。他们心里十分明白,眼前这位客人分明就是位大款,这点银子对他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白银在古代极为稀缺,购买力强大,鲜有人敢大手大脚挥霍;第二,白银并未长期作为货币使用,直至明中期后才开始流通;第三,普通百姓出门多持有铜钱盘缠,富豪权贵才使用白银;第四,店小二不阻拦客人的行为并无不妥。
       所以说,我们在欣赏古装戏曲时,还是不要被其中花钱如流水的桥段迷惑了眼睛。这完全是编剧杜撰出来博眼球的噱头。要想更加准确地了解古代生活,就还得靠学习历史才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