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洞挖到地下土层,突然喷出闪亮的活火,火焰持续了三天后越来越弱,考古专家揭开奥秘,原来是挖到了火坑墓,更神奇的是墓中的棺椁居然仿如新鲜木质,棺椁内的汉代贵妇干尸身上竟然裹着2000年前的丝织品。 丝绸不仅没有腐烂,而且还光亮如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珍贵丝织品 发现会喷火的古墓 1971年的长沙,一天人们在挖洞时,突然,地下喷出了闪亮的活火。现场的人们都惊呆了,毕竟,这种地下喷火的神秘现象,以往还很少遇到。 火喷了三天,逐渐微弱,但人们仍然没有找到喷火的原因。最后,大家想到了湖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马上将马王堆的奇异现象与考古界多年来的传说联系了起来。 根据考古文献记载,盗墓者有时会碰上一种古墓,墓中会喷出一种气体,遇火即燃,这种墓被称为火坑墓。 千百年来,由于盗墓者对火坑墓充满着敬畏,所以,他们将这种墓葬描述得神乎其神。说什么一旦墓葬喷火,先会发出轰然巨响,不一会儿,火焰就从里喷出,火头高达五六尺,燃火呼呼直闪,整个墓坑充满烈火,所有在场者悉数葬身其中。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在近现代考古学家们的正式挖掘报告中,还没有谁亲眼见过喷出火焰的古墓。博物馆随即动员起所有人员,组织了一个临时考古工作队。马王堆火坑古墓的挖掘正式开始了。10多天后,考古队员们找到了神秘古墓的位置。 那是一个巨大的古墓葬,共有四层台阶,占地面积350余平方米。 这么大规模的墓葬,在中国古代并不繁荣的中南地区并不多见,从挖掘的现场情景看,马王堆并不像是个疑冢,倒更像一个诸侯王的真实陵寝。 在马王堆现场,考古专家们顺着古人挖的墓坑台阶一级一级地向下挖去。几天后,挖到了第三层。在下挖的过程中,大家先后发现了三个盗洞。人们不禁优心忡忡,十墓九盗,此墓莫非已经被盗? 直到向下整整挖掘了17米后,令人忧心的盗洞突然间消失了。 大家悬起的心不由得放松了下来,甚至有一些暗暗的庆幸。

游客欣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不久,就在考古队员向下再挖掘的时候,地层里出现了考古中常见的白胶泥。这是一种不渗水、气密性非常好的胶泥。秦汉时代,南方墓葬多用它来密封棺木。 马王堆的封土白膏泥竟然厚达一米,按照常规,白胶泥的下面应是一层厚厚的木炭,木炭的下边就应该是棺木了。 专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样的基制结构说明此墓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汉墓,而且,还是一座不寻常的汉墓。这就是后来的马王堆一号墓。 至此,湖南省博物馆感到马王堆古墓事关重大,于是,他们停止挖掘,将情况报到了国务院。 几天后,北京的专家到了,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来临了,马王堆一号墓室终于打开了。

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棺椁中的汉代贵妇身上裹着不足一两的丝绸 最后一层木炭被移开后,金黄色的棺椁外席显露了出来, 揭开席子,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仿如新鲜木质一样的棺椁,每个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木棺竟然保护得这么好! 棺木被仓促地打开了。一个用丝绸严严实实地裹着的尸体露了出来,它就是著名的马王堆干尸—一2000年前的汉代贵妇。专家们发现了以前极少见到的2000年前的丝织品。他们知道,丝绸纤维中的动物蛋白质极易腐烂,所以,丝绸也最难以保存。 他们用精致的手术刀作为剖取丝绸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剥离出裹在尸体身上的丝绸。从贵妇身上剥出的丝绸尽管像豆腐般柔软易碎,看起来却光亮如新。 这批丝绸织品中,就包含着国宝级的文物一一素纱禅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古代织品。

素纱禅衣 专家们证实这座汉墓的主人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她的装殓豪华奢美。随她下葬的陪葬品达3000多件,足以显示她高贵的身份地位。在她所有的随葬品中,丝织品最有价值,也最为珍贵。 所有丝织成品中,两件素纱禅衣最为珍贵。其中,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两件重量均不到一两。 据专家计算,该禅衣每平方米仅重12-13克,全衣完全可以只手盈握,真可谓是“薄如蝉翼,轻若烟幕”。薄如蝉翼,但蝉翼比之显得更僵硬;轻若烟幕,而烟幕又没有它那么清澈通透。它们是世界上最轻的丝织物品。 严格说来,素纱禅衣的称呼有误。在世人眼里,禅僧所穿的衣服オ叫禅衣。“素纱禅衣”一名可能是“素纱褝衣”之误。根据古代的文献资料, “褝”的解释是没有衬里的、轻薄的衣服样式,“褝衣”即单衣。 可能是“褝”字与“禅”字近似吧,这之后,人们就称“褝衣”为“禅衣”了。有意思的是,这个错误的名字居然鸠占鹊巢,成了广为接受的正名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竭尽心智的复制品还是无法达到原品的水平 马王堆素纱禅衣体现了古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达,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令专家们心急的是,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国家级文物。素纱禅衣在出土前,已在地下保存了2000多年,当它重见天日的时侯, 如何完全保证它不被腐蚀和降解,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目前,专家正在对其进行复制,想达到既能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也能进行最佳展示的目的。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仿制,即使竭尽心智,穷尽工力,也没有能够达到马王堆的水平。 这几年,一些工艺大师在著名丝绸专家的指导下,仿照素纱禅衣面料的纺织、绒圈锦制作到成衣方法,复制出了一件重量仅为49.5克的复制品。这已经是目前最接近原件的制品了,但还离原品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素纱禅衣具有非同寻常的保存、研究价值。

在中国,丝织品等保存较好的大多在西北干旱地区,如新疆等地。然而,长沙是个例外,这个潮湿多雨的地区,丝绸织物竟然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美好,实在是一个奇迹。从这个角度看,素纱禅衣或许是上天刻意留给后人的精美礼品,以让后世之人慨叹我们中华文化的久远与深厚。 ■文摘编自《国宝的故事》之《素纱禅衣》,作者:程方勇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方勇■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编辑/陈丹月 贾立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