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特约通讯员 袁亚祥 记者 张钰芸)“这两年好多水果难以卖出高价,网红品种往往爆火之后,没多久就过气了。”由于水果数量供大于求,全国果市跌声一片,部分品种的跌幅甚至突破40%大关。业内人士感叹,这其中虽有市场行情的正常波动,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水果质量不稳定,让消费者不愿买单。

  “今年早些时候上市的芒果,因为吃口差,销售并不旺盛。油桃、枇杷、草莓、桑葚等小水果也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部分地区在引入优良水果品种的同时,走入了盲从的误区,不管当地的土质状况、气候特点等不适应因素,甚至连技术措施还未到位,就盲目的种植,结果种出来的水果,虽然有相似的模样,但吃口就不尽如人意了,有的还完全变了味。如陕西、海南等地引种的哈密瓜,就没有原产地新疆生产的好吃。同样,沪郊南汇种植的伊丽莎白、西莫洛托甜瓜,被引种到了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后,总让人觉得口味淡淡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悟出了“桔生淮则成枳”的道理。

  纵观目前市场上很多外形十分亮丽光新的水果,吃到嘴里却很难让人有下回再食用的兴趣。一些科研人员对其果实测量时,也感到纤维含量低,含糖量少,总的来说是营养不良。这正应了有些种果能手的话:“化肥飘飘,数量超标,植物虚长,内质紊乱”。如每年二、三月份吃到的西瓜甜瓜,三、四月份吃到的荔枝、枇杷、油桃,五、六月份吃到的酥梨、香梨,七、八月份吃到的伏苹、葡萄,十一、十二月吃到的草莓等等,大部分是为抢占市场份额,获取最佳效益。有的使用设施生产后,又频频添加化肥来催长;也有的在结果之初就使用坐果灵保果,然后再靠化肥催生,于是就产生了营养不良的“早产儿”。这类水果果面虽有不错的外表,内质并不结实,口感淡如白开水。

  此外,尽管瓜果上使用些激素对人体无碍,在有些果农却使用不当,导致果味变异,形状畸形。如3、4月份市场上出现的早熟西瓜,因使用过多的坐果灵、催熟剂等化学药物,使得成形后成熟的西瓜籽是白的,瓜瓤当中还有一条缝,吃口当然不爽;西北某地在猕猴桃上喷洒膨胀剂后,畸形的外表凹凸不平,不仅外表难看,而且还阻碍了销售;而在柿子树、枇杷树、油桃树上喷洒催熟剂,结果是本应先后成熟的水果,在一夜之间全熟了,这种扰乱生物钟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蛋”,走捷径的表现不但使水果出不了国门,更影响了声誉。

  果市中的一些包装水果则存在“绣花枕头一包草”问题。比方说,只要是红颜色的苹果,都说成是红富士苹果的,还会把国产香蕉、猕猴桃、柠檬、芒果等说成是进口的。更有甚者,明明是安徽出产的红富士苹果,却谎称是陕西或山东出产的,冒用产地。其作假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有在包装上“狸猫换太子”,还有以假商标作祟,这样的“挂羊头卖狗肉”,也着实蒙了一些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在水果旺销的季节买到好吃的水果,消费者还真需要多长个心眼,才能跳出部分不法果农、果商布下的销售陷阱。但是,消费者不可能是鉴定水果品质及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家,还需要有关主管部门从源头抓生产的同时,净化流通领域的消费市场。最终消费者才能放心吃水果,果农才能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