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李元昊生生从宋朝的疆域内叛离出去,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宋朝方面虽然迅速做出了反应,断“邦交”,停互市,发动大军讨伐,并且最终逼得西夏国主李元昊削去了帝号,但宋夏对峙的局面也就此形成。西夏从此和宋、辽并立,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此后的岁月里,以大宋朝之繁荣、百万之兵众,却对一个小小的西夏国总是奈何不得。
提到西夏,很多人就会想到大西北的茫茫戈壁、黄土西风、地瘠民贫。其实也不尽然,西北也有好地方,比如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特别是河套平原号称塞外江南,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粮食基地,西夏牢牢控制着河套平原这块宝地,人家的日子也富裕着呢! 虽然西夏的农业、手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远不如北宋发达,但在“以战立国”的国策下,其军工生产水平颇高。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陕、甘、宁、河套地区的天然牧场,而党项人自古以来,就以善养马而著称,李元昊立国时专设有群牧司,以董理养马事业,故西夏骑兵所需的长生马和善马是有充足来源的。西夏有两样兵器,堪称神兵利器:
第一是神臂弓。又称神臂弩,北宋神宗时期由党项人李宏发明,《梦溪笔谈》说神臂弓“能洞重扎”(就是能穿透两层扎甲)。神宗时传入北宋,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标准兵器之一。庄绰《鸡肋编》卷上说:“西夏兴州出良弓,中国购得,云每张数百千,时边将有以十数献童贯者。”西夏剑更是闻名遐迩,夏人剑曾被宋人誉为“天下第一”。 第二是铠甲。西夏有名的“瘊子甲”,质量精好,“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人”。西夏人本身就兵强马壮尚武善战,再加上如此神兵利器,更是如虎添翼。从北宋中期起,宋夏战争就打打停停,持续达百年,除了军事手段外,北宋还有多次强硬的经济封锁。可是西夏却还是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硬生生扛了过来。为什么有此奇迹?
盐是古代重要的战略物资,青白盐产自西夏境内的盐池,由于价廉物美畅销西北,卖盐所得的财富也成为了西夏赖以立国的重要资本。包拯曾指出:“元昊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于青盐。”宋人李继和(名将李继隆之弟)也曾说:“蕃戎所赖,止在青盐。”西夏正是通过青白盐的贸易,攫取了大量财富,四处招兵买马,有了抗宋的资本。 为此,宋朝果断关闭贸易榷场阻止青白盐流入,并严令:“自陕以西有敢私市戎人青白盐者,皆坐死!”宋朝在西北也有专卖之盐,主要是产自山西的解盐。但是价贵味苦,完全不能同“价贱而味甘”的青白盐竞争。榷场关闭之后,不仅西北民怨沸腾,部分已归附的蕃落甚至降而复叛,投靠了西夏,而边境军民顶风作案,私下走私青白盐,更是屡禁不止。
西夏有钱,有神兵利器,有优质战马,只有一个致命弱点:没人。西夏鼎盛时期,人口不超过300万,与之相比宋朝人口接近1亿,仅一个京东路的总人口就超过了西夏全国。但有一个情况非常恐怖,西夏进攻宋朝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十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如著名的永乐城大战,西夏出动了50余万军队,宋朝整个西北地区也没有这么多军队。西夏是如何做到的? 很简单,就是全民皆兵。一旦与宋朝爆发大规模战争,西夏就会上演全国总动员。全国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丁几乎全部入伍,这样一来,当然可以实现动辄几十万大军。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速战速决,无法长久。范仲淹抵达西北前线时,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宋朝修建永乐城、平夏城等,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根本不和西夏军主力决战。
西夏方面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然会不竭余力的进攻这些城堡。为了进攻平夏城,西夏小梁太后甚至亲自率领军队进攻,结果被章楶一顿暴打,西夏四十万大军溃败,宋朝这才算是彻底赢得了对西夏的优势。然而此时金国崛起,宋金两国签订海上之盟,宋朝的战略目标从西北转移至东北,西军被调往东北进攻辽国。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熟悉了,北宋被势头正猛的金军一举消灭,西夏也趁机收回了被北宋占领的国土。北宋经济确实发达,但经济和军事脱节,就像一个高个子不一定是个会打篮球的人,灭不了西夏也是很正常的。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