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车市总是存在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新能源品牌崛起,合资品牌就要崩盘了……仿佛中国新能源品牌和合资品牌双方关系水火不容,两者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市场

那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

从目前的市场销量来看,合资品牌确实陷入了困境。而中国新能源品牌进入了发展的上升通道。两者之间的对比确实明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销量200.1万辆,同比增长10.5%,前4个月,汽车销量完成907.9万辆,同比增长10.2%;前4月,新能源车累计完成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市场占有率达到32.4%。

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63.5%,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还勉强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韩系、法系等市场份额均维持在个位数。从销量数据来看,合资品牌确实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势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已经被中国新能源品牌击败,而且更关键的是,在中国市场,两者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对白的。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共荣共生,既对立又统一。

成本斗争延续了一百年

从消费者层面来说,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其重要原因是它在产品体验方面更具有优势。比如使用成本更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体验更有吸引力。而以燃油车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品牌在这个方面则是被甩在了身后。

表面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搭载了大容量的电池,可以支撑这些智能配置发挥作用。

真实逻辑是,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是目前更加便宜的使用成本,也就是说现在的电价更加便宜.

如果是家用桩的话,每公里的电耗还不到1毛钱,公用充电桩的话,我们按照一度电1.5元来计算,每公里的费用差不多在0.22元。以上是按照百公里电耗15度来计算,应该算是主流水平。这和燃油车每公里六七毛钱相比,绝对低廉。

酷炫、方便的智能体验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我们换个思路,如果在未来,当电费比油费还贵,你看还会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车型。

这一点,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1920年以前,电动车成为当时汽车市场的主流。在美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达38%,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也比较完整。例如,Hartford Electric Light公司会为电动车提供可更换的电池,Detroit Electric公司还建立了电池充电站。也就是说,100年后的今天,电动车只是在产品体验上实现了进步,打法逻辑上还是延续之前的那一套。

随后,因为大油田的出现以及炼油工业的发展,导致燃油车成本大幅降低,燃油车也迎来了爆发期。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便逐渐被放大了。各大知名车企开始转向生产燃油车,再加上当时“流水线作业”生产模式的全面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也变成了大众消费品,燃油车就成为了市场主流。

所以,100年前,电动车之所以没有干过燃油车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成本问题,包括用车成本和造车成本,而在100年后,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能够成为市场发展潮流,同样还是因为成本。尽管现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更吸人眼球,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随着现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未来充电费用肯定要进行调整,如果未来充电费用超过了油费,再如果,未来技术发展到可以使得燃油车也能轻松完成智能体验,再或者说,未来有新的燃料出现,使用成本比用电和用油更加便宜,你觉得现有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还有多少人会选呢?

燃油车为什么不会消亡

从车企层面来说,发展到最后,它绝对不会出现只专注一种动力形式,必然是多条路线走路。因为作为企业,它肯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的人和地方。

我们且不说全球市场,只说中国市场。我们已经看到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广大,用车环境异常复杂,各种用车需求更是五花八门。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需要在沙漠无人区、西藏的高海拔地区,或者是大山深处用车,那里必然是充换电肯定不方便,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油桶提前装好燃油,关键时刻不至于趴窝。

相信,未来不管是什么时代,不管是特殊作业还是日常用车,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甚至还有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用车需求,所以不可能真把燃油车彻底淘汰掉。

燃油车总是会有市场的。

放眼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呈现出很高的集中性,95%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地,现在东南亚也可以算在内。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在非洲、拉美等地区要想普及是“遥遥无期”。

2023年总共交付了1420万辆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BEV(11.1%)和PHEV(4.7%)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15.8%。这显然还没有恢复到100年前的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电动汽车仍处在追赶燃油汽车的阶段,并未达到全面超过燃油汽车的程度。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几十年内,将是电机驱动与内燃机驱动并存的阶段。

前段时间,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100%销售电动车的计划,未来十年继续开发燃油车;福特、通用等美国巨头,也相继延缓了其电动汽车计划。暂且抛开其他因素,从车企经营角度说,燃油车仍然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而不像有些观点认为的那样燃油车真的就日薄西山了。

新能源汽车当前虽发展迅猛,但不意味着燃油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燃油机学会党委书记兼副理事长董建福的说法更严谨,“如果简单说燃油机这个行业是夕阳产业,我不赞同这个说法。应该说在碳减排以及零碳排放的道路上,燃油机行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迭代才会变成夕阳产业。”

我们可以认为,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是燃油机的变种,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新的新式的变种,燃油机不会一动不动甘愿受死,它还是会继续发展的。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百姓评车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没有什么鲜花可以一直盛开,也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好运。汽车市场上,也从来没有一种技术路线可以一劳永逸。大家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消费者也是如此,时代再发展、技术再进步,合资品牌,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燃油车,无论怎么选择,最终还是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买车,肯定没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