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一生虽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但是他曾经留下了六部著作。

分别为《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

让人惋惜的是,这六部著作在唐朝的时候全部失传,只有他的徒弟根据他生前的教学与对话,草草地写了一本《文中子说》。

这便是王通,字文中子,至今依然受到后人的祭拜。

我们所熟知的三字经,更是将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其他四人分别是荀子、扬子(杨雄)、庄子、老子。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王通用了30多年,就与老子、荀子等人并称?

王通,字仲淹,生于隋朝的动荡岁月,他的一生,既充满了壮志凌云的抱负,又饱尝了壮志未酬的辛酸。

王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王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曾任铜川县令,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王隆对王通的教育非常重视,亲自为他执教,使得王通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而王通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在十五岁那年便已经开始当别人的老师了。

十八岁时还顺便通过科举考上了秀才。

在王通22岁那年,他来到了长安,向隋文帝献上了《太平十二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改革方案。

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反而受到了公卿们的排挤,仅仅被任命被任命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实际上仅是一个小读书侍郎。

这让王通深感失望,于是他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故乡,开始了《续六经》的整理和写作。

他认为,虽然自己不能在朝廷上有所作为,但他不甘心自己的才华与思想就此埋没,于是通过反思前朝的为政得失,借古讽今以教育后人。

在王通的家乡,有一条名为黄颊山、白牛溪的地方,他在这里设教,四方学子远道来奔,学习辅君为政之道。

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如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他们都曾向王通请教和学习。

房玄龄

王通的学说被称为“河汾之学”,他强调儒家的性善说,主张政府应该引导百姓向善,君主应该爱惜民力,不要过分使民。

他还主张夷夏和处,三教合一,这种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气魄,为后来的大唐提供了先声。

在王通的三十三岁那年,隋炀帝江都遇难,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然而,他却因病卧床,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终,他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甲子日病逝,享年35岁。

其著作除了《文中子中说》之外,还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等,但是已经失传了。

王通被称为隋朝末期的隐世大儒,被那时的人称作“王孔子”,后世的人还誉他为河汾道统,可见其思想成就以及影响。

明清时期,几乎没有人去研究王通,直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才注意并开始研究他。

这是因为,期间有很多的学者根据一些正史资料去判断,认为王通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甚至连门人根据言行编写的书籍,也是伪造的。

事实上,王通是真实存在,其门人在那时有着有很高的地位,没有理由去捏造一个人物出来,并且其他的很多书籍中,都有提到王通的名字。

在王通的主要思想中,最绕不开的便是王道思想,也就是“圣人之道”,在王通的眼中,历史上很多王朝的衰败,都是因为王道衰败导致。

再加上,隋朝末期兵荒马乱的局势,以及各种儒家人伦纲常遭到各种践踏,还有这时的社会阶层,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革。

农奴制逐渐被地主制取代,原来的农奴相对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

而这些被解放的农奴,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地主阶级渴望巩固地位,大家都想过上更加安定的生活,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王朝的一些制度才能实现。

因此王通开始渴望建立一个和平的王朝,希望君王可以实行仁政,以休养生息为主,并且做到爱民如子。

另外还有主张将“禄”和“官”分开,对作出功劳的人,只能授予俸禄。

如果“禄官不分,就像秦朝的军功制,是真正是因为实行了杀敌可以晋升官位,才导致秦朝的官吏非常残暴。

王通认为,只有那那些有“德行”的人,才能当官,这也正符合王通心中的体系。

此外,王通还是提出了民本说,即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想要国家安定则必须让人民安定,君王应该效仿古代先贤,比如黄帝、尧、舜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

另外,王通还提出了“三教可一”,因为一些君王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在治世儒学之外又加入了佛教和道教,并且让三者趋于平衡。

但是在那时的儒家思想中,教育人们对鬼神应该是敬畏的,并且很少谈论,我们最为熟知的便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存在,儒学有些开始跟不上进时代。

王通批评这两种宗教不适合封建王朝的统治情况,尤其是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不从事种田,不缴纳赋税,甚至还和中国很多的传统礼仪相违背。

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出家人要剃掉父母给的头发。

王通认为,三教的存在虽然可以取长补短,道教让人少产生争端,而佛教则是给人安排了一条死后的路,儒家则是让人遵守中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

虽然这三教可以取长补短,但终究不利于王朝统一思想,因此要想办法削弱或者是灭掉其他的宗教。

但是结合历史来,大肆灭佛,只会加深人们对佛教的同情,而且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佛教可以麻痹人的思想,这十分有利于统治。

因此王通提出,可已让儒家吸收其他两家的思想精华,更加适应环境,有利于统治者的使用。

另外,王通还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一生中对儒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王通的思想,并没有被很多人知晓,也没有被人歌功颂,但其一生做出的贡献非常重要。

他开馆教书,让很多人都来到这里听课,或许在那个时代,如果王通没有英年早逝,其成就可能会更高。

后世的王阳明将他列为仅次于孔子、孟子、荀子的人,评价非常的高。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王通在一些历史古籍中,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他所迸发出来的这些思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