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型消费的新特点,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打好补丁,方能最大化地挖掘好新型消费的增长潜力。
▲北京西单大悦城新增的快闪店吸引消费者驻足。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摄
新京报社论

又到一年3.15。
今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这与当前加速推动消费转向持续扩大的大背景形成了精准呼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并明确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促消费举措,一方面能更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当前社会消费需求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利于开辟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
也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出的,要充分激发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效力,“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配套的基础性工作,重要性不容忽视。
事实上,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同样明确强调,要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可以说,不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托底之举。
越是促进消费,越要维护好消费者权益。从现实来看,优化消费环境,持续增强消费者满意度,还有不少潜力可挖。
比如,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1740.3万件,同比增长32.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诉问题,既有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质量问题,也有近年来日益显现的售后服务问题。
据统计,售后服务问题高达402.1万件,同比增长61.5%,连续两年排在问题首位。它们主要集中在产品更换困难、送货时间延迟、质保期内产品损坏不提供免费维修等。这一数据反馈,之于当前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显然是一个重要提醒——显著增强售后服务环节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也就是为推进以旧换新消除“堵点”。
此外,近年来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形态不断涌现,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也要创新思维和手段,做到同步跟进。
如上述报告显示,网购诉求持续增长,直播带货问题依然突出;新型消费涌现,智能设备问题增幅较大;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投诉举报连年上升。这些投诉大数据,同时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针对性强化提供了清晰指引。
结合新型消费的新特点以及消费者的反馈,有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打好补丁,减少消费者顾虑,方能最大化地挖掘好新型消费的增长潜力。
当然,消费者权益保护,从来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环节看,其涉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的增长、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的创新等;从主体看,又包括了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消费者、企业等。
应该看到,只有让消费者满意,尊重消费者,企业才有望做成“百年老店”。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问题曝光也更为便利的当下,企业重视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让消费者感到“安心”“放心”,从而获得认可与口碑,之于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监管部门持续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也是给企业营造一个更具确定性、规范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看似是对企业的更严格要求,实际上也是倒逼更多企业将发展重心更多转移到质量上来。这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从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乃至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023年,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社会消费活力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而持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构建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便是与这一趋势相向而行,值得全社会共同努力。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