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东风怨别离”,探春自己的这句诗,清清楚楚道出了她悲远嫁的结局。

不同于黛玉、宝钗、迎春等人的悲剧是家族造成的,探春的远嫁却是高于贾府的王族一手造成的,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长辈们回绝过、抗争过,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探春只好远涉山水嫁到外番,和家人永远的别离了。

这个高于贾府的王族,就是南安王府,逼迫贾府献出探春的具体操作者,就是出席贾母八十寿宴的南安太妃。

贾府过八十大寿时,贾府的经济已经非常困难了,元春已经失宠,证据就是稍后不久夏太监派一个小太监到贾府来借钱,还说下次汇总一起还,凤姐就笑了,说你夏爷爷太小气了,要说还的话,不知要还我们多少。可见,这位夏太监已经找贾府讹诈了不少银子,而且时间不短。太监敢向贵妃娘娘的娘家要钱,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元妃失宠了,否则,太监们绝对不敢。

有外忧,内患同样严重,主要的还是经济问题,贾琏在想办法向鸳鸯借当,王夫人为了给贾母准备寿礼,连一二百银子也拿不出来,还是凤姐提醒她库房里有弄不着的大铜锡家伙去典当了,这才将王夫人的遮羞礼搪塞过去。贾府的日子看上去貌似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在变卖家当了。

贾母的八十大寿是大操大办的,一品国公夫人史太君八十大寿也必须大办,这样等级的老干部也是上了礼部名单的,所以,礼部都有贺礼,元妃亦有贺礼。某种程度上,贾母的八十寿宴,是贾府最重要的一次和上流社会亲密往来的契机。

可是,在这样隆重的寿宴上,却暗藏着阴谋,就是南安太妃在打贾府姑娘的主意。原文道: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参加寺庙诵经的一种方式)。”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七十一回)

因为宝玉衔玉而诞,是个轰动人物,南安太妃由此开局显得貌似没有目的性,然后就是问贾府的小姐,贾母的回答很巧妙,刻意贬低矮化了自己的孙女们,贾母故意这么讲,这是在拒绝南安太妃,意思是我们贾府在您王府面前不值一提,我们家的姑娘更是入不了您的法眼。用这样自贬的方式委婉地拒绝南安太妃。

因为贾母很清楚南安太妃要见贾府姑娘的目的,无非两个:

一是做王府的替罪羊,朝廷对外联姻时,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公主,他就会安排王族里的郡主去联姻,王府不敢违命,但他们还能欺负侯门公府,认个干女儿就能代替他们的女儿去给朝廷做祭品了;

二是王族里不成器不像话的世子,又希望能找一个被教养的很好的侯门公府的小姐联姻,嫁给这样的货色,名义上是嫁入了王府,可也几乎也就算把一生葬送了。

除此之外,高高在上的王府太妃真的没有积极性非得要见人家的小姐。而且人家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没必要见,但太妃执意要见,无视你的拒绝,反正我要求见小姐们。

贾母只好吩咐凤姐去将湘云、宝钗、黛玉请来,然后又嘱咐一句,让你三妹妹陪着来。

湘云宝钗黛玉都不是贾府的女儿,古时姑娘婚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请三个外姓女给太妃看和不看也没有差别,但人家太妃要看的是贾府的姑娘,所以,请探春来,算是遵了太妃的命。

但也只出来一个探春,为啥没有叫迎春、惜春?邢夫人为此还觉得贾母偏心,其实不然,惜春是宁国府的姑娘,她的婚事应该由宁国府的贾敬或者贾珍决定,贾母做不得主。迎春的父母是贾赦邢夫人,这二位和贾母的感情很疏离,对于迎春的婚事,贾母虽是祖母,并不能干涉过多。总之,惜春和迎春的婚事,贾母会自觉地不去多事。

探春不一样,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而贾政是荣国府的继承人,贾政的儿女,比如宝玉、探春,贾母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三个姑娘里,只有探春才是贾母真正能做主的人。

贾母是不想让探春出来的,可是南安太妃执意要见,贾母令探春出来,实属不得已,也实属被逼无奈,贾母到了这把年纪,看问题那是清清透透。邢夫人等还是看问题太浅,完全想不到这一层。

说南安太妃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这一次见面,实际上就盯紧了探春,是我们的小人之心吗?

其实前后文作者几次三番给出了暗示,表明南安王府早就打定了贾府的主意了,而南安太妃见了探春之后,就已经锁定了探春了。

贾母八十寿诞之前,探春过生日放风筝时,就给出了探春婚事的预言,原文写道:

探春正要剪断自己的凤凰风筝,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那喜字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线都断了,那三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七十回)

探春这只凤凰被另一只凤凰逼迫,然后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也是逼近,注意这里面的两个“逼”字,是逼迫、逼近,探春这只凤凰被二者几乎是挟持了,然后断了线,消失在天空里。证明探春的婚事非探春所愿也非贾府所愿,是被逼迫的,被谁呢?被紧接下来的得罪不起的南安王府的太妃。这是贾母八十寿辰之前给出的暗示和预示。

贾母寿诞过完的紧跟着的七十二回,官媒婆就来贾府提亲了,贾琏的原话说:

“前儿官媒拿了个庚帖来求亲,太太还说老爷才来家,每日欢天喜地的说骨肉完聚……恐老爷又伤心,所以且不叫提这事。”(七十二回)

官媒来求亲,见的是王夫人,那求亲的对象只能是探春,王夫人竟然要瞒着贾政,理由是怕贾政伤心。若这是门好亲事,高兴还来不及,又怎能伤心呢?问题是对方也是凤凰,恐怕这只凤凰要么远在千里之外,要么是人人都知道的不可嫁之人,王夫人才会是这样的心境。

七十二回的回目叫“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说凤姐的陪房来旺家的儿子,仗着是凤姐的陪房,想求娶王夫人屋里的大丫鬟彩霞,因为来旺儿的儿子吃酒聚赌,无恶不作,尽人皆知,所以彩霞和她的家人心里不同意。于是来旺家想用霸力逼迫彩霞就范,凤姐也给来旺家撑腰,意思是我的陪房家看上你,那是给你脸,你若不同意,就是不给我脸。彩霞一家很惶恐了,既担心女儿嫁过去受苦,也不敢得罪凤姐。

在南安王府逼迫贾府安排探春的婚事的当口,插进来来旺儿一家逼迫彩霞一家的事,明着,这是在写一家有势力的奴才在逼婚另一家没势力的奴才,暗里,就是在映射南安王府逼迫贾府就范。

这还没有完,到了七十七回,官媒又来求说探春,王夫人的表现是“心绪正烦”。姑娘大了自然是要嫁人的,就算是舍不得女儿,但上流社会的嫁女儿,是联姻另一门豪族,实现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联合,这是理所应当的喜事,可是贾政伤心,王夫人心烦,可见对方实在不是良缘,且步步紧逼。面对更高层的压迫,以贾母为首的贾府长辈们,除了伤心难过,实在无力拒绝。

其实,早在二十二回贾府过元宵节时,探春做的那首灯谜,已经是她悲剧婚事的谶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就在这首灯谜处,有脂砚斋批语道:

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意思是,这就是探春远嫁的伏谶,若探春没有远嫁异番,贾府败落时,也不至于贾府的诸多子孙离散流荡,实在是太可悲了。

脂砚斋的意思是,探春是个有本事的人,如果她没有远嫁,而是嫁给门当户对或者嫁入某一王府,她一定有能力保护贾府诸公子不至于流散,可见脂砚斋对探春评价之高。

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八十回后探春的命运,就是按照这个脉络改编的,南安王爷吃了败仗,朝廷无奈决定和亲以平战事,指派南安王爷的妹妹和亲,于是南安太妃带着厚礼来到荣国府,认下探春做了干女儿,最终由贾府的三小姐代替南安王府的郡主远嫁藩王,生生上演了一出骨肉分离的悲剧大戏。这个改编,符合曹雪芹一系列对于探春婚事的埋伏和事态发展走向。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