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今影视题材可谓是层出不穷,很多时候剧组为了获取收视率便制作一些堪称奇葩的电视剧,就好比抗战题材里面的一些抗日神剧。当然这样的手段不但没有为他们谋取到更高的收视率,反而在网上被众人斥责。

在抗日神剧当中身为主要人物在身中数枪之后依然生龙活虎,这样的演绎方式让不少观众对子弹产生了误解,那就是其实子弹的杀伤力并不是那么强,只要不是被击中心脏等关键位置就能活很久。对于这样的想法,一些抗战老兵提出了反对意见。 喜欢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人对于《亮剑》这部老剧一定不会陌生,在这十几年来的抗战影视作品当中,这部作品确实称得上是良心之作。这部作品对于人物的刻画可谓是细致入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军事指挥能力优秀、性格直率的将领。

同时在这部作品当中也反映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艰难,镜头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所有参加抗战的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会受伤流血,会出现让人心痛的伤亡。但这样的局面才是真正的抗战历史,而非是通过艺术夸张的形式来展现的。

在现实当中真实的子弹对于人本身就具备着相当强大的杀伤力,想要了解它们的具体杀伤力,我们一起来进行探讨。我们知道子弹是分口径的,口径越大的子弹杀伤力就越强。目前口径最大的子弹无疑就是反器材狙击步枪,其口径达到了12.7毫米。 可能有的人对于这样的数值并不是很清晰,达到这个口径的子弹如果用狙击枪射出的话,就连坦克的装甲都会被洞穿,而人体在它的面前比一张纸好不了多少,基本上是哪里挨上,哪里就瞬间消失。如果要对这些子弹的杀伤力进行统计,那这个结果就会显得没有代表性,因此我们接下来主要对常见的两种口径的子弹进行统计,它们分别是5.56毫米和7.62毫米。

从抗战老兵言语及一些资料当中得知,子弹对于人体的伤害主要包括两种,一种称之为穿透伤害,这种伤害总的来说是有限的。但另一种则要可怕得多,那就是在子弹射入人体之后,会在人体内产生爆炸效果,形成一种空腔效应。 子弹的碎皮会在人体内爆发出巨大的危害,破坏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肉组织等,这样的伤势很容易让人死亡,哪怕抢救及时,子弹的碎片也难以取出,会在后期不断对人体产生伤痛。这就是很多战场上退役的老兵在晚年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各种疼痛的情况。

当然要考究子弹对于人体的真实伤害,还需要结合中弹部位来考量。如果只是被击中四肢,除非是将动脉血管击穿,大部分时候只能造成残疾。但如果子弹命中心脏、大脑等部位,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生还的希望了。另外不管子弹击中人体的哪个部位,对于人来说都是巨大的疼痛,这一点在防弹衣上能够得到最好的体现。 很多人认为只要穿上防弹衣就不用害怕子弹了,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防弹衣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挡子弹,但子弹所带来的动能依然需要人本身来承受,哪怕是小口径的手枪在近距离射击,所带来的动能也不会比一个成年人在相同部位用木棒猛击的力道小。

因此哪怕有防弹衣人也有可能受伤,甚至如果对方所携带的枪械威力较大,防弹衣也无法完全阻挡,子弹依然可能在击穿防弹衣之后击中人体。另外在战场上一旦中枪,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那么士兵牺牲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总而言之子弹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否则枪械就不会成为近现代战争运用最广泛的武器了。而像抗日神剧当中所表现的在中弹之后依然生龙活虎的情况在战场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这些杀伤力强悍的武器来说,人体实在太过脆弱。

总结:艺术的表现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渲染,到那绝不代表可以违背最基本的客观规律。近代时期中国的抗战是一场值得尊敬的战争,那是中国人民为了取得民族的独立而与侵略者抗争的战争,这场战争应该要以客观的角度宣传下去,而不是采用一些荒诞的拍摄手法,为了博取流量而不顾真实历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