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京剧《春草闯堂》,80岁的京剧大师刘长瑜到现场为爱徒助威。
       返场时观众强烈要求她唱几句《红灯记》的经典唱词。
       观众的热情实在太高了,索唱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刘长瑜在盛情难却之下,和爱徒一起唱了起来。
       几句台词唱完,立刻轰动了全场。
       这位老艺术家眼神有光,身板挺直,唱起戏来依旧中气十足。


       几句短短的唱词却让台下观众起立鼓掌、连连叫好。
       这么多年了,舞台换了一个又一个,观众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对于这出戏,对于她的演唱,公众的热情始终没变。
       这出戏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历经风雨几十年,一直在舞台上传唱不息。
       而“李铁梅“的角色,刘长瑜演了几十年,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演的角色都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念念不忘的红色记忆里。
       然而这位老艺术家的人生,也和她演的《红灯记》、她所处的时代一样,跌宕起伏、充满坎坷。


       从富家小姐到“永远的铁梅”
       刘长瑜原姓周,父亲周大文曾是张作霖身边的红人,与张学良关系密切,还当过两年北平市市长。不仅如此,他还擅长烹饪、喜欢收藏古玩,爱听京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刘长瑜的母亲刘氏是周大文的三姨太,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父亲对她很是喜爱。
       周大文是出了名的京剧票友,他曾经反串旦角,与京剧名角程砚秋同台演出。
       父亲经常带刘长瑜去戏园子里听戏,带她认识一些京剧名人。一来二去的,刘长瑜就也对京剧产生了兴趣。


       “戏台中的那些花旦,她们那玲珑玉立的身段、明媚艳丽的扮相、顾盼生姿的眼神,真的好美啊!”刘长瑜一边赞叹着,一边在心里充满向往。
       后来,根据新中国婚姻法的规定,她的父母亲结束了夫妻关系,他们姐弟改姓刘,跟着母亲生活。
       刘长瑜9岁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拜荀慧生先生为师,学习青衣、花旦、刀马旦,毕业留校后因《卖水》中“梅英”一角而出名。


       1962年,她被调到国家京剧院担任京剧四团的主要演员。
       1964年参演现代京剧《红灯记》,饰演“铁梅”一角,受到公众好评。
       1971年,在彩色电影版《红灯记》中仍饰演“铁梅”,不仅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影高潮,还使“铁梅”的形象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里,她的名字也被众人所知。
       《红灯记》是经过艺术创新后的京剧现代戏。戏中的祖孙三代本是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了革命事业而走到一起,重新建立了新的革命家庭。
       剧本中的李铁梅是一个17岁的少女。当眼神犀利、身着大红色白花小袄、梳着一条大辫子的刘长瑜往舞台上一站,立刻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李铁梅”啊!


       1965年,刘长瑜参演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在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演出,共演出40多场,观众达到10几万人。
       每次演完都轰动全场,观众们热情高涨,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红灯记》剧组所到之处,都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好评。
       甚至有个钢铁工人大受鼓舞,表示“很受教育,回去要多炼几炉钢”;还有个部队上的年轻小兵,竟慕名写信给刘长瑜传送“爱的表白”,让她本人哭笑不得:“这个小毛孩,知道我多大了吗?还说喜欢我。”


       1970年,国家京剧团排演的《红灯记》被拍成了电影,由剧团原班人马倾情演出。
       这部影片一经播出,立刻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掀起了一股追捧热潮。
       广播天天放,报刊日日登,连家里的墙上、日历牌上,甚至日记本的插图都是《红灯记》。
       它一下子成了样板戏的典范。“李铁梅”这个角色让刘长瑜的京剧表演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刘长瑜扮演的“李铁梅”,也成了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


       在以后的很多演出里,人们都会额外要求刘长瑜唱唱上一段《红灯记》里的经典唱词,用刘长瑜的话说:“不唱观众都不给下台。”
       从富家小姐到“永远的李铁梅”,刘长瑜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成长、蜕变,逐渐变得稳重、坚毅、充满向上的力量。
       在对京剧的热爱和坚持中,她演活了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成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入选国家非遗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
       然而,《红灯记》成就了刘长瑜,也在特殊的历史风暴中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家庭出身成了刘长瑜的软肋。因为父亲是旧日官僚,在剧组中刘长瑜处处受排挤,时时遭白眼。只是实在找不到比她更适合演“李铁梅”的演员,她才勉强留在了团里。
       说起来,她遭遇如此,不仅仅是出身的问题,还有其它的玄机。
       在《红灯记》的拍演过程中,最初推荐剧本给京剧院的江青,不断干涉主创人员的创作过程,强行要求按照自己的意见修改。


       作为四团的团长,钱浩梁不顾其他人员的反对,坚决执行江青的意见。
       而刘长瑜,因为和江青“顶牛”,所以就被树立成了斗争的典型,在很多人面前被控诉和批评。
       钱浩梁让她一遍又一遍地写检讨、交反省材料,不给她任何喘息的时间。
       刘长瑜走到哪都是反面教材,人们在她背后指指点点,什么样难听的话都有,那些子虚乌有的事都套在了她身上。
       刘长瑜自己都说不清那段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她满心憋屈,痛苦而愁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还天天发着低烧,整个人一下瘦得不成样子。
       这样的经历不是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持续了好几年。


       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刘长瑜每时每刻都处在可能崩溃的边缘。但她又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人,她深爱着京剧事业,为了她的艺术梦想,咬牙坚持着。
       最起码,她还能在舞台上,她还可以唱。无论怎样的痛苦,一到台上她就都忘记了,舞台,是她最好的安慰剂。
       然而这些对她来说,还不是最大的打击,更让她悲伤和痛苦的,是丈夫的离去。
       22岁那年,刘长瑜和她在戏剧学院的同学恋爱结婚了。婚后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和勉励,这是她在苦涩的日子里唯一的慰籍和精神支柱。


       刘长瑜甚至都开始了备孕,两个人甜蜜地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憧憬着小家伙来临后的新生活。
       可是,婚后不久,丈夫就感觉浑身乏力,经常突然间就是一阵激烈的咳嗽,还时不时地喘不上气来。
       就这样咳着咳着,有一天早上竟咳出血来,于是刘长瑜强行拉他去了医院。
       结果查出来是肺癌晚期,这对于两人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
       丈夫只能住院治疗,刘长瑜一边照顾丈夫,一边还要忍着忧伤和悲痛继续在台上演出,所有的苦和累她都只能默默忍受着。


       婚后4个多月,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她。这对她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
       被排挤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6年,特殊时期结束,人们的生活才渐渐恢复正常。
       而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红灯记》等样板戏也在70年代后期渐渐退出了戏曲舞台,有些地区甚至禁止样板戏的演出。
       90年代初,京剧行业陷入萧条,剧团无戏可演,刘长瑜在极度失落和苦闷之下,在寺院做了一名居士,来渡自己的心。
       2001年,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重新回归舞台,原班人马分别数年后再次相逢。


       彼时大家都已是暮年老人,饰演鸠山的袁世海已经86岁,而最年轻的刘长瑜也已经60岁了。
       再次见面,刘长瑜和钱浩梁也就之前的恩怨达成了和解。
       2020年9月3日,钱浩梁在北京逝世,刘长瑜在送别现场声泪俱下。
       她懊悔地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师兄是在用特殊的方式保护我,可是我当时不明白。
       是啊,政治的风暴来了,谁也躲不过。就算钱浩梁不打击和责难她,别人也会这么做。这是历史原因,谁也左右不了。
       十分钟的发言中,她几度哽咽,数次中断讲话,悲动之情溢于言表。
       一句“师兄”,情深意切;一句“他是我的恩人”,终是将多年的恩怨化作了尘烟。


       第二段婚姻和平凡儿子
       陪刘长瑜走过那段黑暗岁月的,除了她心里的热爱和骨子里的倔强,还有她的第二任丈夫——白继云。
       白继云是团里的武术指导,他心疼这个身材单薄却性格坚毅的女子。刘长瑜胃口不好吃不下饭,他就把自己做好的饭送到她手中,还变戏法似的拿出个橘子给她开胃。
       他不介意刘长瑜的出身,也不怕被连累,只是默默地陪在她身边,希望她可以从丧夫和被人排挤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们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一起吃炸酱面,渐渐地,刘长瑜就被这个比她大三岁的上海男人感动了。
       1968年,两人结婚了。白继云深情地告诉刘长瑜,他已经做好了承受各种打击的准备,他将是她最坚强的后盾。那一刻,刘长瑜心头的乌云散了,一股暖流滋润着她已经沉到谷底的心灵。
       结婚5年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小生命的诞生,然而在儿子三个月时,刘长瑜为了保持身材就给孩子断了母乳。儿子营养不良,长得非常瘦小。


       儿子继承了他们的艺术细胞,也喜欢京剧。可是刘长瑜深知学戏练功的辛苦,也可能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不想让儿子再重复自己的老路,所以坚决不让儿子学京剧。
       他们希望儿子做一个普通的人,平平安安地长大,快快乐乐地生活。
       后来,儿子爱上了京胡,他们两人没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培养和帮助孩子,只能顺其自然。
       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刘长瑜的儿子没有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就找了一家公司上班。
       没多久,他就从公司离职,开始了用京胡给别人伴奏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京剧的喜爱。


       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提起,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刘长瑜的儿子。
       有人不解:两个人都是京剧界有名的人物,为啥没有培养儿子去当京剧演员?有那么好的背景和资源,真是浪费了。
       对此,刘长瑜夫妇有自己的看法:对儿子,他们无疑是愧疚的,他那么爱京剧,他们却没让他踏入京剧这一行。不过看看儿子那瘦弱的身板,也幸亏没有让他入这一行,不然天天练功,起早贪黑的,他哪里吃得消!
       2023年,她的儿子都已年过半百,有记者了解到他们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


       逢年过节或闲暇时,儿子儿媳会时不时地一起回家来看望他们老两口。平日里有个什么事也是随叫随到,让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安心而快乐。
       对于活成了普通人的儿子,刘长瑜对接着表示自己感到很欣慰:儿子给了他们平淡而温暖的陪伴,这是用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儿子很孝顺,她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虽然儿子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他不用为虚名所累,不用每天都过得忙碌和疲惫,这一点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她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京剧人才,而面对自己的儿子,她只希望他能平安、健康。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最朴素的愿望。
       幸福有很多种,对于父母来说,晚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陪伴在身边。
       褪去了那些光环,回到家里面,再高的艺术成就都和亲情无关。她只是个妻子,只是个母亲,需要丈夫的关爱和儿子的孝顺。如此而已。


       如今,刘长瑜和老伴早已退休,弟子们也都功成名就,有事没事的还能吊两嗓子,儿子媳妇来家里的时候还能唱上几句,对于刘长瑜来说,眼前最大的幸福,也就是这样了吧。
       80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眼神依旧清亮,腰身依旧挺直,还能教教弟子,带带新人,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此了吧?
       至于得与失,其实不在于别人的评论,而在于自己的感受。


       参考资料:
       《首届梅花奖获得者刘长瑜》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回顾长影拍摄的经典老电影《自有后来人》:经久不衰的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前身》吉报调查(吉林日报新媒体官方账号)
       《<红灯记>取材于这部电影》广西卫视网
       《全球视讯!“李铁梅”刘长瑜:第一任丈夫早逝后再婚,如今80岁过得怎样了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