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早已成各方共识。图/IC photo
| 冯海宁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期,记者在北方某省部分乡村走访时,有村干部反映,当地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比如一些岗位、机制牌子大于内容,上级检查、调研走形式,不明收费难以入账等。基层干部表示,目前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成效明显,但有些领域的形式主义依然花样较多。
为基层减负早已成为各方共识。在中央层面,2019年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及2020年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连续出台重磅政策,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在各省区市,也出台了不少具体减负措施。
从实际情况看,为基层减负取得显著成效。据报道,比如有基层干部反映,以前村部最多时挂38块牌子,现在只挂12块牌子;以前微信群有40多个,现在精简到4个。还有村干部表示,减少各类表格50张,取消涉村社证明事项69项,取消率达93%。
然而,在基层减负成效显著的另一面,仍有不少“花式负担”。比如,报道中披露,在北方某省乡村,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各个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名目的牌子,仅“道德银行”就有8个牌子,但工作怎么搞却没有具体指导和活动。受访干部表示,“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基层阵地不该是“挂牌阵地”。
这些“花式负担”,无不体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很多牌子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必然令群众反感,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干部工作负担,造成了基层财务和人力的浪费。这提示有关方面,还要看到“没有减掉的负担”,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形式主义治理工作。
以往为基层减负,都是自上而下推动,即中央制定指导文件,地方制定具体措施,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面对躲在部分基层的“花式负担”,应该采取更为精准的减负措施。这就需要自下而上开展减负行动,即从基层具体问题入手。
各地不妨详细列出基层组织的工作清单和负担清单,对随意增加基层负担的上级部门,要严肃追究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基层很多负担都是媒体报道后才被“看见”,这说明基层组织面对不合理负担,向上反馈的渠道并不畅通。因此,有关方面也需要主动深入基层去发现问题,并建立与基层组织的沟通渠道,对基层负担形成精准、有效遏制。

撰稿 / 冯海宁(职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