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小康汽车,能够借着华为的东风扶摇而上,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是没想到,2022年问界的爆发式增长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却可能是巅峰。


       问界在2022年累计交付量达到了7.5万余台,而这仅仅是用9个月的时间取得的,也就是,问界去年的月均销量达到了8000台以上,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最高月销量超1.2万台,但是到了2023年,问界的高速增长,却按下了暂停键。
       今年1月月份问界交付新车4475辆,环比下滑达56%,如果说1月份的销量下滑还是春节假期的影响的话。
       2月赛力斯单月销量仅有3505台,环比再度下滑21.8%。
       3月AITO问界系列3月销量3679辆,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相比去年的销量,问界的销量堪称是断崖式下跌。
       问界汽车的销量下滑,如果简单概括可能是因为,华为的光环号召力在下降。


       自从与华为深度绑定后,赛力斯借助华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优势,问界汽车增长迅猛,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很多线下消费者甚至以为问界汽车就是华为造的,也有很多华为的铁杆粉丝,将问界买回去之后,将尾标换成华为。但是,伴随着
       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逐步扩大,赛力斯的“华为光环”正在逐渐被弱化。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极狐汽车都与华为达成合作,也意味着,华为的软硬件产品和渠道,不再是赛力斯独占。


       另外,虽然有着华为的软硬件加持,但是赛力斯终归还是属于小康,它的生产制造依然是小康在完成,而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之中,问界M7A柱疑似发生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车辆结构”两项只获得“A(良好)”评价,和同样参加碰撞测试的理想L9、领克09等车辆A柱、B柱完好,取得了“G(优秀)”的评价差距明显。
       而问界M7上所谓“遥遥领先”的零重力座椅,却是要以牺牲第一排和第三排的乘坐空间为代价的,用户想要使用零重力座椅,那么就要把前排座椅往前调,也会导致第三排无法正常使用,这样的产品设计确实是很难让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买单。从产品力上来说,被寄予厚望的问界M7,并没有它的竞争对手理想L8那么强。


       而在和华为携手之前,东风小康一直没有造出出色的乘用车产品,早期是制造微卡、面包车的,一下子要从几万块的车型升级到制造30万级别的车型,这对于小康汽车来说,无疑在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消费者对此有所质疑,也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把华为的软硬件方案都刨除,那么问界M7这款车本身还有多少产品力方面的亮点,值得消费者下单呢?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消费者完全可以在别的车型上体验到华为的这一套软硬件,那么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选择问界呢?


       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问界汽车在2022年曾经一路狂飙,但是2023年的问界却来了个"急刹车",其实这背后也暴露了问界汽车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生产制造工艺、安全性、质量把控等方面的问题,销量下滑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问界汽车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