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调价公告,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4条高铁票价开涨,涨幅近20%。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告指出,为进一步提升高铁运营品质、满足旅客不同出行需求,决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并根据市场状况,区分季节、日期、时段、席别等因素,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行有升有降、差异化的折扣浮动策略。

(关键词云图)

(信息走势图)

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显示,相关公告发布后,舆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于5月6日达到波峰。截至5月6日15时,该事件的网上互动声量达3528.56万,影响力值近64.44亿,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发布相关报道评论。

舆论质疑提价幅度过大会过度提高居民出行成本

据悉,尽管此次调节是根据客流情况,区分季节、时段、席别等,实行优质优价,有升有降。但以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热门线路为例,涨幅均在19%-20%左右。如公告只给出了票价浮动的上下限,但并未公布涨价票与降价票的明确比例,这无疑给人们倾向于相信平均票价将明显上涨,甚至习惯将调价与涨价直接画等号,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澎湃新闻评论,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票价应更多的考虑到公众利益,而非仅仅基于市场和财政压力。票价上涨增加了民众的出行成本,对于经济压力已经较大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负担。新京报评论,这样的上调幅度,显然也给民众以更大的心理冲击,特别置于当前社会整体消费活力有待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此大幅度上调难免会引发一定的社会焦虑,乃至与民生感受相背离。

专家认为调价有利于铁路融入市场的步伐

票价“有升有降”,能更好体现差异化定价对不同客流群体的引导、分流作用,从而实现客流分布的“削峰填谷”。像出行低谷时段,更低的票价可以吸引更多乘客,避免空载运行;而高峰时段适度涨价,则能鼓励错峰出行,提升乘客的体验感。这算是对市场机制的合理利用。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表示,在当前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且价格调整应基于对运营成本的考量,以避免公共财政在该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支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表示,灵活的票制票价应建立在市场有竞争、乘客有多种选择的基础上。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确保调价过程不是简单的垄断势力影响和利润攫取的过程。同时,对于垄断企业,提价必须受到政府监管,也应有其社会公益担当。

舆论呼吁需均衡考虑各方需求和承受能力

在此次调价消息中,也有舆论呼吁保留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重要的绿皮火车,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绿皮火车作为一种经济的出行方式,其价值不可小觑,可以说,在追求效率和快速的同时,均衡考虑各方需求和承受能力,对于维持社会和谐和未来发展极为重要。

舆论认为高铁服务水平应随价格水涨船高

对于上述调价行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调价是正常市场行为。目的是通过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促进客流增长,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中国新闻网认为,还不容忽视的是,票价“有升有降”的同时,如何实现服务“水位”的“只升不降”,也直接关系到民众对于票价调整的接受程度。新京报评论,近年来,高铁“强制买长乘短”“站坐同价”等话题一再引发社会争议,精准呼应社会关切,持续优化提升高铁服务质量,让乘客拥有对等的“获得感”,是票价调整必不可少的配套行动。

总之,高铁票价调整有其复杂性,但必须找准行业健康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公约数。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和逻辑,也不能丢失铁路服务作为公用事业该有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