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的话,我们的音综没有方向了。”这是节目一开播,那英和导演洪啸的一段谈话。上周五首播以来,《歌手2024》创下今年以来湖南卫视周五黄金档综艺收视率的最高纪录,网友开启爆梗狂欢,一场音综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音综“4.0时代”到来了。

挑战音乐的绝对“真实”

“允许意外的事故,接受坦率的真实。”真直播,“one take”(一遍过),这是《歌手2024》的舞台对歌手的要求,也是给观众的承诺。

其实节目开播前,还有不少观众为首发阵容唏嘘。毕竟相比前几季的节目,平均每季都会有两到三位韩红、韦唯、韩磊、刘欢、谭晶等国民“大vocal”级别的歌手作为首发,新一季的《歌手》回归阵容上并没有太大惊喜。但当“真直播”正式开启,众人才后知后觉,新一轮音综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媒体:歌手2024开启“音综4.0”

没有了粉丝自嗨和百万修音的live现场,唱得好与坏,观众有耳朵就能分辨。以往历届《歌手》除了总决赛现场直播,常规赛都是录播,存在修音现象。而新一季首次采用“全程直播”,致力打造“乐坛世界杯”级别竞演。所有比赛都将采取直播方式,通过12场大小屏互动直播,将“真唱”进行到底。赛制的创新将所有歌手置于同一起跑线,保留歌手与观众之间最纯粹的联系,回归音乐本质。

节目主持人海泉透露,每位歌手来之前都签了“one take”的协议,只要舞台上音乐响起,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停下来,演唱必须一气呵成。“一遍过”“全开麦无修音”,最终成绩完全取决于现场发挥,不仅考验歌手唱功和心态,也对节目组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歌手Chanté Moore,一开口就让人置身格莱美现场;加拿大00后歌手Faouzia“开口炸”,松弛却爆发力十足。而我们的五位国内歌手,包括“歌坛大姐大”那英在内,都如坐针毡,如临大敌。最后的排名,前三毫无悬念,最后一名的争夺一度进入“胶着状态”。全场比赛结束,“五旬老太镇守国门”“音乐节大战格莱美”“揭下华语乐坛遮羞布”等爆梗出圈。两位欧美“鲶鱼”的到来,让观众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全网开启摇人模式,发动“人脉”为内娱挽尊,一夜之间,一档综艺节目演变成中外音乐的颜面之争。

媒体:歌手2024开启“音综4.0”

那英

作为国内第一梯队的芒果台,请来的两位外国歌手和直播无修音的形式,揭下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为了保障“真直播”的公开、公正、公平,节目组设置了严谨的监督机制,邀请到500位大众听审团和500名国际云端听审团,所有的投票在湖南长沙公证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监督下进行。

其实不仅是音乐本身的“真”被放大,在这场玩梗的狂欢中,无论是台上歌手候场的焦虑紧张还是演唱过程的不完美,以及网友“摇人”过程中与其他歌手的互动,都让“娱乐圈活人”离观众又近了一步,让真人秀的“真”有了具象的表达。

摒弃“科技狠活儿”

2021年,总导演洪涛宣布,《歌手》没有下一季了。这档陪伴了观众八年,历经中途改名的老牌综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停播的命运。对观众来说,有不舍,但也在意料之中。一档国民节目走到穷途末路,也不能抹去划时代的意义。

连续八年的总决赛直播夜,都是一年一度的全民音乐狂欢。顶级音响,顶级团队,摈弃“晚会假唱”的行业常规,拒绝喧宾夺主的“好故事”,留下了无数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名场面,众多宝藏歌手、过气歌手在这个舞台上获得重生,深刻影响了华语乐坛,乃至中国综艺史。

媒体:歌手2024开启“音综4.0”

美国歌手Chanté Moore

直到第八季,疲态尽显的《歌手·当打之年》原本希望借由中生代完成转型,却引发了最严重的一次口碑危机,没有了老牌唱将压阵,资深乐迷热情不再,商业价值辉煌难续。如今来看,联想后来另一档国民音综“翻车叫停”,主动按下停止键,不失为明智之举。

过去的一年,综艺市场一片愁云惨淡,爆款节目寥寥无几,不少网友呼唤停播的节目重启,《歌手》也在呼吁之列。但是,单纯靠贩卖情怀维系不了多久,重启意味着对制作团队提出更高的挑战,如果“综艺重生”不能带来颠覆性创新,还不如活在美好的回忆里。

对此,洪啸接过洪涛的接力棒,拿出了“真直播”的杀手锏。直播和录播是两种节目制作形式,各有优势,前者强调原声、现场,以真实打动观众;后者讲究制作、细节,追求效果的完美。而音乐真人秀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从早期的青年歌手大赛,到后来的“超女”“快男”,都是“一气呵成”的产物。后来国内音综生态变革,好音乐固然重要,好故事也变得必不可少。

媒体:歌手2024开启“音综4.0”

加拿大歌手Faouzia

而在对“好声音”的极致追求中,修音得以广泛应用。歌手原本就有“现场型歌手”和“录音棚歌手”的区别,修音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被修饰过的作品,可以反复被聆听,更像是带有现场感的录音作品;但在如今的音综,修音不再是修音准那么单纯,如果被应用于比赛型真人秀,则导致一些本身音准、音色上乘的歌手遭受不公平待遇。而从乐迷的角度,修音降低了现场感,听到的不再是那一瞬间的情感爆发,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国产音综长达十多年的“修音”历史,引发同质化、快餐化严重的局面,歌手们辗转于一场一场“现场感十足的录音棚”,也困在修音的美颜滤镜里。所谓“不破不立”,回归的《歌手》要想重新点燃乐迷的熊熊热火,必须充当起“破局者”。

赛制创新之外,歌手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这道音乐大餐的品质。除了拼唱功,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来辐射圈层听众,覆盖更大范围的受众。或许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字号”的歌手没有更多地出现在首发名单中,而二手玫瑰、海来阿木等小众歌手却接到了邀请,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第八季的查漏补缺。

放弃了“修音”的科技狠活,却带来了更具沉浸感的视听体验,背后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而首期节目也诠释了长视频平台搞直播是如何对短视频平台进行降维打击。

媒体:歌手2024开启“音综4.0”

为了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引进了世界最新“沉浸式声音艺术”的L-ISA音响系统,这也是该系统在电视音乐综艺中的“首秀”。L-ISA音响系统的使用不仅能给场内观众带来犹如“趴在耳边唱歌”的听音体验,也让线上大众评审更好地把握歌手演唱的细节,从客观条件上最大程度地确保结果准确、公正。这一波操作刷新了“音综天花板级别观赏效果”,精准抓取目标受众。

为了线上的“沉浸式互动”,节目采用“视音频全IP化处理”直播技术实现11个机位的字幕、延时、多码率编转码及实时监播功能。而海外大众评审采用TRTC无延时直播,将现场信号实时直播在云评审端。同时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画面回传至节目现场,完成云上评审互动。另外,芒果TV会员用户化身“导播”,可以随心切换自己喜欢的机位上屏,首次采用的“1+3”屏幕组合模式,实现多屏同播、无感切换的沉浸式直播体验。观众得以以歌会友,一档音乐节目承接住大众情绪,实现场内外、大屏小屏的同频共振。

十多年来,“修音”在音综领域的普及程度,已经堪比普通人拍照发朋友圈加美颜、滤镜那般稀松平常。但《歌手2024》用一场创新直播为行业和受众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证明了对综艺的真实性追求和对歌手真正实力的展现,是观众和网友的普遍渴望。

有人将音综划分三个阶段:音综1.0,是悠长的电视综艺时代,国民热度、模式引进为其特点;音综2.0,音乐网综异军突起,圈层化、潮流感扑面而来;音综3.0,小屏重塑观综体验,大小屏联动、台网联合成新趋势。而直播无修音开启的4.0时代,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个抖音式草根直播爆火,注意力越发被短视频稀释的时代,《歌手2024》用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说明唯有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才能转化成内容消费用户,也为长视频重新拉回客户进行了一次可贵且有益的尝试。

校对:刘恬 记者:任晓斐 编辑:邢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