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一生都只能在天空飞翔,累了只能在天空睡觉,唯一的一次落地,是它死亡的时候。

这种鸟是否存在世界上无从知晓,但有一种鸟与之十分相似:雨燕。

雨燕被人们称为“无脚鸟”,是因为不能落地,需要长期飞行,吃喝拉撒、甚至连睡觉都是在天上。

那么,这种几乎一辈子都飞行的鸟是如何吃饭的?

它又是如何繁衍养育幼崽,保证种族不断绝呢?难不成是它们的幼崽一出生,便能在天上飞?

“无脚鸟”

雨燕和普通的燕子虽然都带有“燕”字,但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所熟知的“小燕子,穿花衣”,里面的燕子指的是家燕。

而雨燕则是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四川和江苏北部以及湖北西部都有分布,属于夜鹰目,而家燕则属于却雀形目,两者并不是“亲戚”。

而雨燕“无脚鸟”的名字,则是来源于它的拉丁文学名“Apus”,意思是没有脚,另外他还有另一个名字“swift”,意思为“不停”。

正如这个名字所表达的意思,雨燕几乎不停的在飞翔,曾经有科研团队,为了搞清楚北京雨燕冬天会去哪里过冬,仔细研究过它们的迁徙路线。

北京雨燕是雨燕中的亚种,经过研究发现在每年7月份的时候,雨燕会来上一场横跨亚非的大迁徙。

从7月份中旬开始,北京雨燕会离开北京,首先是向西北方向飞行,大概进入蒙古国范围,然后接着向我国新疆北部飞去。

接着再通过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地区,大概在8月份中旬的时候,北京雨燕差不多会穿过红海,接着在9月初抵达非洲东部。

再从刚果盆地附近继续南下飞行,最后缓慢飞行,大概在11月初抵达非洲南部的南非高原。

整个过程14733公里,北京雨燕大概需要花费111天左右抵达,而费劲千辛万苦到达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过冬。

在南非高原待上100天左右,雨燕会结束越冬期,待到次年2月份中旬,北京雨燕会在启程返回北京。

这时北京雨燕的会飞的更快一点,选择路线会更短,在大概经过64天,13572公里的飞行,最后再于4月下旬抵达北京。

在整个迁徙往返过程中,雨燕会经过37个国家,共计2万7千多公里的路程,要飞行如此远的距离,离不开他们的身体构造。

“小型极速飞行器”

雨燕的体重非常轻,即使是成年鸟的体重,还不超150克,以北京雨燕为例,一只成年鸟体重大约才40克左右,这还没有一只鸡蛋重。

为此当初研究人员在北京雨燕身上放置的设备,是光敏地理定位仪,重量还不到1克,连定位和传输功能都没有,只能通过光照推测雨燕位置。

另外还有雨燕的体型,翅膀挺特别长,展开后宛若镰刀一般,上面有十枚长羽毛和一组短羽毛。

这种狭长的翅膀可以让雨燕飞快的扇动翅膀,另外在空中进行滑行的时候,可以节约大部分能量。

有科学家计算过,一只夜莺和一只雨燕,两种不同鸟类消耗的能量相近,但是雨燕可以常年待在空中,而夜莺则是不行。

还有一种好处是,这种翅膀构造,还可以让雨燕在飞行时不需要胸部有强健的肌肉,这可以为雨燕在飞行时进行较为缓慢的代谢。

不仅构造精巧,雨燕的飞行速度还是极快得,一般时速可达110公里每小时,堪比在高速中间车道跑的车。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品种,比如褐雨燕,最高时速可达到约276到353公里,大概只有高铁和在德国不限速高速跑的车,才有资格比上一比。

以“褐雨燕”为名的战斗机

而且在雨燕体内,它的血红蛋白含量很高,得以让它们在长时间高空飞行时,面临较为稀薄的氧气同时,能够保障氧气的输送。

至于吃饭的问题,雨燕的喙很短,虽然使不上什么劲,但它可以把嘴张得很大,以各种飞虫为食物,比如蚊子、蜜蜂、半翅目臭虫、甲虫的等吗,是妥妥的益鸟。

在捕食的时候,雨燕会张大嘴巴,以相对较慢的飞行,然后张开大嘴将飞虫“网”到嘴里,中只需要多飞几次,雨燕便可以饱餐一顿。

在这之外,雨燕还可以在空中交配、喝水、洗澡,甚至是睡觉,国外有团队发现,有些雨燕甚至可以连续十个月不停的飞行。

在空中睡觉对雨燕来说并不是难题,有些雨燕可以在飞行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开始进行滑翔的时候,会趁机休息一会。

对于雨燕来说,常年在天上飞行,对于雨燕来说可以提高存活率,让他们不必像其他鸟类那样,被地面的蛇等捕食者捉住,或者是受到寄生虫等的影响。

落地即“死亡”

因为身体的形态已经十分适合飞行,除了筑巢和养育幼崽的时候,可以将任何事情放在天上做,以至于雨燕很难在地面上待下去。

虽然拉丁文被称为“无腿脚”,实际上雨燕是有腿有爪的,只要在雨燕的腿很短,而且脚上的爪子都是向前伸着的。

雨燕的爪子

一般的鸟类不是这样,它们大多可以通过“脚后跟”位置爪子,进行弹跳起飞。

但是雨燕不行,一旦它们落地,大概率无法从地面起飞,那时狭长的翅膀,还会成为它们从地面起飞的累赘。

其他鸟类的脚

有些喜爱雨燕的救助者,会将雨燕放在箱子里,让雨燕休息一会,缓过劲,然后再将雨燕放在手掌上,高举手掌让雨燕自行起飞。

为了防止落在地面,雨燕从选择筑巢开始,便会把地点选在较高的房檐下,在北京时尤其喜欢那些木质的古建筑,因为这事,雨燕还落了一个嫌贫爱富的形象。

巢穴搭建好,幼崽孵化好后,雨燕回巢穴的时候,可能会用爪子,牢牢地攀附在垂直面上,然后将放在嘴里的食物喂给幼崽。

这些食物大多是一些经过亲鸟咀嚼过的“食团”,里面都是一些小昆虫,最重不超1.7克,大约每半小时喂一次。

理想情况下,经过亲鸟的勤奋喂养,大概5周的时间,天气不好的话可能延长到7到8周,雏鸟才能出巢。

嘴里塞满食物的雨燕

而离开巢穴的成年鸟,会借助足够的空间进行滑行,然后起飞,喂养雏鸟的这段时间,可能是雨燕雏鸟停止飞行最长的时间。

而雨燕所搭建的巢穴,除了养养育雏鸟之外,还被作为“燕窝汤”的材料,因而每年都有很多雨燕巢被摘走,不过收集这些燕窝需要爬到很高地方,非常危险。

结语:

虽然雨燕很长时间内都在飞行,存活率很高,但是随着现在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留给雨燕生存适合搭建巢穴的地方,却是越来越少了。

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切实行保护雨燕的措施,为雨燕搭建专门的巢穴,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