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欢迎关注!

广西上林县,自明代开始修县志,到民国年间,总修过六版《上林县志》,即明隆庆,万历,清康熙,道光,光绪,民国。

这么多次的编修地方志,自然就有很多故事了,之前简要的讲到了明,清早几版的《上林县志》故事,那今天继续讲讲清末光绪二年编修的《上林县志》。

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徐衡绅修、周世德纂,共同组织完成了一版《上林县志》,后来,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来熊补刊。

全志十卷,首末各一卷。卷首序、目录、凡例、舆地图,卷一天文志,卷二至卷三地舆志,卷四至卷五建置志,卷六经政志,卷七秩官志、选举志,卷八营伍志、人物志、物产志、昆虫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志,卷末捐册姓名。全书9.5万字。

据后世专家研读,认为此志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文艺鉴赏价值

那此书为何由徐衡绅、周世德主持编纂,当中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徐衡绅,甘肃陇西人,他科举入仕之途并不是很顺利,考不上进士,最后只是个“附监生”。一直在国子监里待着,同治十年(1872年)在他五十七岁的时候,按当时的国子监里的双,单班取官制度,他幸运的得到了“简缺即用知县”的名额。

正好,因为受到太平天国事件,大成国事件的影响,广西罗城已经脱离清官府的直接管治达十余年,直到1868年左右,官府才正式收复罗城,由于脱离管治,加上当时地情,民情复杂的原因,罗城县一直没有安排知县一职,所以,官府想安排一位正式知县,重新治理地方,于是往上报朝廷,罗城县简要出缺。

正好,徐衡绅得到了“简缺即用知县”的名额,于是,按制度被分配到广西罗城上任。这是他出仕为官的第一站。

都五十七岁这年纪了,才正式当上官,徐衡绅很是看得开,很用心的去治理罗城县,做了不少的事情,因为经过大成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变故,罗城县城不像城,市井萧条,到处是残垣断壁,为了重振地方,他做了很多事。

如恢复地方建设,地方文脉,倡修明伦堂、考棚、书院,于(成龙)陈二公祠,文昌、白马二庙,哆啰岭文峰塔,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还想编修一版《罗城县志》,但罗城重建的事太多了,他忙了三年多,一直没得空,修志的事情兼顾不得,有心也无精力去做好这事,就搁浅了下来,成为了他的遗憾。

到光绪元年(1875年)秋,朝廷一张调令下来,刚好六十的他被调任上林知县。

他一到上林县,马上就对上林县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考查,了解,和在罗城时一样,看到有不足的地方,有崩坏的建筑,他都一一安排重修或是维修,同时,在这过程中,他了解到,巷贤乡的周世德正在续修一本《上林县志》,这就唤起了他曾想修《罗城县志》的遗憾。

周世德,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乙酉科拔贡,其实早在同治十一年(1873年)的时候,当时的知县庆振甲就已经和周世德商议修地方志的事情了,并且已经开始续纂了,但知县庆振甲在上林任上不到半年,就又被调走了,那修地志是要官府支持的,如果官府不支持,不放心上,那这地方志只能自己写着玩了,出版的的事情也就搁置了。

徐衡绅寻访到此事,于是把周世德约到县衙来,了解他纂修的《上林县志》的情况。最后组织,并捐廉修志。

因为有周世德之前的工作,实际他也写得差不多了,只是徐衡绅到来后,又组织了一批人审稿,编稿,看有什么要改动的,所以新一版《上林县志》很快就完成。

这也就是为什么徐衡绅到任的当年,《上林县志》就可以刻版的原因了。

清光绪《上林县志》的出版,可以说徐衡绅的遗憾得到了弥补,而周世德心愿也通过努力,得到了实现。

正所谓:

遗憾可以圆,

只因有心人。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一——民国二十三年·隆安县志背后的编修故事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二——民国三十七年·隆山县志背后的编修故事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三——上林县志背后的编修故事:失传的两明版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四——万历宾州志背后的编修故事,天选修志人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五——清康熙上林县志,修志修城张邵振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六——光绪十九年《贵县志》,梁氏家族编方志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七——字少书薄磨难多的县志·清康熙西林县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