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理医生梓宸爸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宝宝3岁以内,眼睛很特殊,可以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东西。
       ”


       比如说,抱着宝宝哄睡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发现,
       宝宝直勾勾的盯着你的背后,你回头一看,却什么也看不到
       ;更或者说,
       本来很乖很听话的宝宝,一看到“某人”就大哭起来
       ......
       于是,家里有老一辈的人就会很玄乎的说,“
       宝宝会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不要把宝宝再抱到那个人面前了,会吓着宝宝的!
       ”
       宝宝一看到“某人”就大哭,是“玄学”在作怪?
       朋友家是一脉单传,他也是个独生子,所以当他生了个儿子后,全家都欣喜若狂,爷爷奶奶更是日夜守在孙子身边,
       宝宝也特别乖,不会动不动就哭
       。


       姥姥姥爷既远在外地,又赶上家里果园成熟的时候,实在没时间过来,只能包了一个大红包给外孙。朋友并没有生气,因为他父母没工作也没退休金,
       他清楚知道自己岳父岳母为他们家补贴了多少:
       家里买房的首付岳父补贴了一半,装修又是买了所有的家电,平常更是寄土特产寄果子的......
       所以,朋友
       特别感恩岳父岳母,也盛情邀请他们忙完了过来看看外孙
       。


       家里果园罢园之后已在3个月之后,老两口收拾完了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外孙了,谁知道,
       这一去,差点让他们伤透了心
       。
       原来,老两口见到外孙之后就喜笑颜开地伸出双手准备去抱,谁知道,姥姥抱还好,一看到姥爷,
       本来很乖的宝宝突然就“哇哇”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好
       。


       无奈之下,朋友让妻子把宝宝抱进房间喂奶,这才哄好了。但是,只要抱出来看到姥爷,宝宝还是会“哇哇”大哭。
       奶奶不忍孙子天天被吓哭,就偷偷对朋友说,“
       小宝宝会看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你就让你老丈人先回去吧,等宝宝过了3岁再让他过来。
       ”
       不巧的是,朋友和母亲的谈话正好被他岳父听到了,想起自己和老伴种果树那么辛苦,自己那么不遗余力地支持女婿,到头来亲外孙都抱不了,
       老人伤心的离开了
       。


       宝宝一看到“某人”就大哭,老一辈或许不懂,父母却要了解3个真相
       原来我也听过小宝宝有“天眼”这种“玄学”的说法,但是
       老一辈或许不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对于这种说法可千万别信,要了解3个真相
       ,不能向我朋友一样伤了对自己好的人的心。
       真相一:6个月前的宝宝,视力模糊、小色盲
       与大人眼中的世界不同,宝宝在
       3个月大
       之前的时间里,
       眼前的世界是黑白色,且高度模糊的
       。换句话说,此时的宝宝约等于一名
       “高度近视患者”
       ,程度严重到基本只能看到给他喂奶的妈妈,视线距离只有20-25cm。
       也正因为宝宝“高度近视”,所以他们偏向于看一些明暗对比强烈、轮廓鲜明的物体。此前有研究人员让40名宝宝看4张人脸图片,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能让宝宝转过头去,表现出兴趣的人脸图片,有着
       年轻的、五官位置匀称的特点。


       所以说,如果“某人”五官不够匀称,不够立体,宝宝自然会排斥了。
       当宝宝来到4个月时,他们眼里的世界会开始向着彩色过渡。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杨健教授就曾提出,
       4个月以后,宝宝会迎来视觉的色彩期
       ,这个时期,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视觉范围也会扩大到1-2米。
       不过,虽然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彩色的东西都很敏感,但不同色彩效果有所不同,
       三原色中的红、黄、蓝纯度高,宝宝更容易辨认
       。如果有人穿着红黄蓝颜色的
       鲜艳衣服
       去接近宝宝,往往更容易得到其青睐。反之,如果某人穿着的
       衣服颜色饱和度低,不够鲜艳
       ,那么可能刚一靠近,宝宝就会流露出厌烦情绪,嚎啕大哭。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朋友的宝宝,在一看到姥爷就大哭起来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方面老人五官不够匀称和立体,脸上的皮肤褶皱也多,
       在宝宝眼里就是扭曲和模糊的
       ;另一方面,
       老人衣着是深色系的,容易引起宝宝厌恶
       。
       真相二:6个月以后,宝宝正经历“认生期”
       随着宝宝的
       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当他们到6-9个月大左右时,能
       逐渐分辨出“熟悉”与“陌生”面孔之间的区别
       。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宝宝只要妈妈:哄睡要妈妈、玩乐要妈妈、吃奶要妈妈......总之,妈妈去上个厕所也能哇哇大哭。


       这个时期的宝宝,因为对熟悉面孔感到安全和依恋,大脑又没有成熟到能处理陌生的感觉,
       会对陌生面孔感到不安和恐惧,出现“陌生人焦虑”
       。
       所以,当处在“陌生人焦虑”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
       遇到“陌生人”在身边或者要抱他们时
       ,他们会感到焦虑而迅速寻求妈妈的安慰,
       又哭又闹其实是一种本能反应
       。
       真相三:1岁之后,宝宝具有“高敏感”体质
       1岁之后,大部分宝宝的“认生期”已经过去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宝宝看到“某人”就大哭,这就是
       “高敏感”体质
       的宝宝了。


       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高敏感”
       。这些孩子会敏锐的觉察别人无法察觉的细微刺激,他们的神经系统高度敏感,别人的微表情、语气态度、身体姿势都会引发高敏感孩子的关注。
       当“某人”靠近时,很可能
       一个无意识的举动,就会触发高敏感孩子内心防线
       ,从而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不适,进而嚎啕大哭起来。
       结语
       作为知识青年,我们做父母的要正确处理孩子成长必经之路上的各种问题。老一辈或许不懂,但是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
       持有家庭指导师证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每天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2023育儿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