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逝去的时光,是远去的光阴,是那不可再知晓得岁月长河。 未来的不可测让它拥有着无限的可能,而过去只有一种结果,没有人可以改变。但历史的记录者却能从他的笔下演绎出不同的画面,有人喜欢避重就轻、有人喜欢扬善抑恶。 在他们的意识下,笔随心动,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是是非非,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也许终有一天人们会了解到这段在他人眼中的历史究竟是怎样。

"历史的分阂处"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对人们来说太久了,久得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在耳濡目染的成长中,每个人对历史都有着自己的不同解读,每一位角色在也有着不同的形象。 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对国家来说,它都是了解过去的一面镜子,虽有好有坏,但人们都从未摒弃。 当谈到历史,人们都会知道一部著作,就是《史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着上至古老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所有的大事。这样一部宏篇著详细的呈现了近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这部书的作者正是司马迁。 他作为专门记录历史的笔官在评价或记录的过程中是否是尊崇历史的真实性,还是在帝王之家的操纵下来写,后人从未质疑过。那么他所记录的是否都是真实的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的一座墓穴的出现引发了一场热议事件。 湖南长沙的那座墓穴正是著名的"马王堆汉墓",这墓穴的主人是曾追随西汉初期刘邦打过天下,而后来也位及丞相的利苍的墓葬。在他的墓葬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遗体和大批的珍惜文物,更让后来考古专家吃惊的是其中出土的竹筒。 在竹筒中记载了很多不曾明之于世的史料,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里边的记载却与《竹书纪年》的内容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而《竹书纪年》中所记载的历史与世人所认知的历史却是大相径庭,它不仅有着大篇幅的颠覆传统的知识,记录的更甚是详细。其中的内容颠覆历史,与司马迁笔下内容截然不同,有学者称:"司马迁可能骗了我们"。 "截然不同的历史事件" 《竹书纪年》的面世不是在近代,而是源于西晋时期的一起盗墓案件,盗墓贼名不准,当时在进入墓中后因光线昏暗,又没有能够照明的火把他竟然把一部分竹筒点燃用来照明因此还损毁了一部分。

但后来晋武帝知晓后便立即派人前往到那里进行文物整理,后来经查明这座墓穴是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里面的竹筒是魏国史官所整理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而且早于《史记》200年,经后人整理后被叫做《竹书纪年》。 在这些竹筒中里的很多内容都狠狠地洗涤着人们的以往认知,受《史记》的影响,人们认为商朝存在了七百七十三年的时间,而竹筒中却记载着自盘庚迁殷后经过二百七十三年为周朝所灭。前后的时间差距太大,但根据考证,《竹书纪年》反而是正确的。 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两件引起了较大的反映。第一件就是尧舜禹时期比较著名的"禅让制"制度,尧已将老,准备将帝位传给舜这是世人的共识。 大家在所学的课本中也是称赞他们时期的美德,可以说人们把他们当做上古先贤圣主来对待。但在《竹书纪年》中我们所了解的禅让制却是一场宫廷政变,在这场政变里,是舜囚禁了尧,反而自己取而代之,并且不让尧父子相见。

第二件则是关于商朝时伊尹与帝王的事,伊尹是商朝的开国贤相,而太甲则是商王成汤的孙子。据史记记载,商朝是在伊尹的辅助下才得以建国并繁荣昌盛,而他也是辅佐了好几代帝王成为美谈。 而到了太甲这一代帝王时,太甲品德不足不能担当大任,伊尹就把他囚禁了起来,自己来管理天下,直到太甲悔过自新奋发图强德才兼备之后伊尹才把国家政权交还给他。 而在《竹书纪年》一书中却说并不是如他所述,反而是伊尹不甘人臣之位先放逐了太甲自立为王,后来是太甲逃了出来才最终报仇雪恨。 同样的人却在记录者的史官笔下有着不同的形象,而这些事情又有着明确的事件纪年,里面记载的每一句话都说的言之凿凿,而真正的历史真相又是如何,恐怕绝不是简单回溯历史就能够知道的。

"历史在辩论中会愈发的还原面目" 不管是《史记》撰写,还是《竹书纪年》的描述,人们都应该加以鉴别,而不是听之信之,司马迁一家自祖上时就是周朝太史,一代代人的传承传至他手更是展现出了新的史学之盛。 在年轻时他游遍大江南北,民间轶事、经典古籍都是为他所学,这些知识也成为了他撰写《史记》的基础,可以说他为我国的历史记载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对于他们不同的历史记载,经过论证,《竹书纪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著,西晋之前,这本书却处于一种销声匿迹的状态,这么一个大的时间跨度内,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竹书纪年》经历了秦始皇朝代,焚书一事使得它沉没于历史之间。 而这也就导致了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根本就没能找到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情况,也可能是是统治者的政策所然,毕竟汉代的独尊儒术让不利于政治统治的内容不予采纳。 历史亦或是真亦假时假亦真,经历时光的旅程不单单是渐行渐远的人与物,更有着那无法再清晰可见的事件。清晰可见的历史在人们面前,或许犹不如带着一丝神秘的面纱所更有韵味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