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8日,一位元首的离世,令以“治安好”为傲的瑞典人无地自容。
       当天夜晚11点多钟,首相帕尔梅夫妇走出电影院,他们与往常一样,没带保镖、也没乘车。
       老夫妇俩像一对恋人,手挽手朝家里走去——这是多年的老习惯了。
       帕尔梅夫妇经过几个街区,踏上了斯维亚瓦根大街。
       若是白天,此处的行人摩肩接踵;而此时已是午夜,街道也渐渐沉睡下来,变得十分安静。
       正当他们畅谈之时,一声枪响打破了夜色的宁静。




       枪声从他们后面传来,紧接着又是两声,随即“噗通”一声,帕尔梅栽倒在地,鲜血瞬间染红了他身边的白雪。
       夫人丽丝贝特也被击中,当她转头时,看见了背后开枪的高个男人,而此人瞬间在夜色中消失了。
       一名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听到丽丝贝特的呼救,他立刻停了车,通过车上的报话器向警方报了案,同时叫了救护车。
       恰巧,有两名17岁的中学生坐车经过,她们也跳下车,对路边的伤者施救。
       几分钟后,警车和救护车陆续赶来,帕尔梅夫妇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经过检查,帕尔梅脊椎骨同时被子弹击碎,主动脉被打断了,造成大量失血,已无法救治。
       第二天,59岁的帕尔梅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而首相夫人利斯贝特,背部受了轻伤,最终得救。
       帕尔梅首相遇刺殉难,将瑞典人民推向了悲痛之中。
       悼念活动持续了半个多月,瑞典国王卡尔什六世古斯塔夫,也破例第一次参加本国首相的葬礼。


       上世纪80年代,瑞典开始实行双休。
       1986年2月28日,星期五。
       帕尔梅的工作处理得完毕后,利用空余时间接待了一名记者。
       谈话的同时,这名记者为坐在窗前的帕尔梅拍照时,半开玩笑的说:坐在窗前不危险吗?
       帕尔梅微笑自信回答说:谁也不知道窗外会有什么危险。
       其实,帕尔梅一家总会在波罗的海的一个海岛度假,这个习惯已有20多年了。
       可是,2月28日,帕尔梅改变了主意,他决定同妻子一道去看电影。
       谁曾想,记者不经意的一句话,似乎预示了一场灾难的降临!


       斯德哥尔摩警察局接到报警后,迅速出警。
       当他们发现是首相帕尔梅夫妇时,顿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警察局增派警力,封锁出事现场,并控制了机场、车站、码头,严格检查过往旅客。
       在外休假的警察局长汉斯霍尔默,也赶回首都。
       依据对现场勘察发现,作案现场除了两颗直径为九毫米的穿甲子弹外,再无其他证据。
       由此,警方认定:凶手是一名职业杀手。
       他们将唯一的证据送入武器库中比对,意外的是,国内武器库中没有。


       于是,警方只好把子弹送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联邦德国。
       物证签定紧锣密鼓,寻找人证亦不能停。
       目击者倒也不难找,警方满怀期待向证人仔细询问。
       结果,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陪伴在侧的首相夫人利斯贝特,在慌乱中并没有看清刺客的面容。
       警察联系了报警的出租汽车司机,而他同样只看到了凶手的背影,只记得一个高个男人进入一辆蓝色的帕萨特型小轿车。
       车牌号倒是看见了,但没有记全。
       而现场施救的女孩,仅描述了凶手的身高、年龄及装束,仍然没有看清面容。


       经过多方走访,警方找到了一位22岁的女画家。
       她倒是与逃跑的男人正面相遇,所以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形象,后来根据记忆画下了一张头像。
       3月6日,凶手的长相、年龄、民族等信息最终确定下来。
       自此,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警方通过电视台,将绘制的凶手肖像广为散发,
       采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策略,悬赏金额一度高达850万美金,为破案前后的投入超过1600万美元。
       瑞典警方借助计算机数据系统,搜索凶犯和线索。
       这种系统的利害之处在于:只要输入瑞典人、以及定居的外国人的身份号码,可以很快得知他们的一切情况。
       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此项技术还是令人惊叹的。
       不过,警力终归有限,而出租汽车司机就成了警方助手。
       由于出租车司机,带有与计算机相连接的电传打字机,一旦有了线索,就会将信息报告给警局。
       直到1987年3月,瑞典警方审查了近2万名有嫌疑的人,侦查记录近3000份,曾向1万多证人做了调查。


       虽然,调查经过了一年时间,但是,瑞典人民对帕尔梅的感情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减少。
       在他遇难的地方,人们经常献上一束鲜艳的红玫瑰或点上长明灯寄托哀思。
       帕尔梅之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他的一生为社会进步,为和平正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凶手究竟是谁?瑞典和全世界都关注此案的侦破。


       1988年12月,侦破工作突然有了新的进展。
       帕尔梅夫人在观看了所有可疑分子录像后,最终锁定了一位42岁的男子。
       当她看见此人时,惊呼道:就是他,他的脸型、眼睛和令人生厌的外表跟我以前说的一样。
       彼得松也是倒霉,由于无正当职业,又有犯罪前科,从而升高了他的嫌疑系数。
       1989年5月29日,被关押了半年之后,彼得松在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被起诉。
       整个审讯过程中,竟然有32人出庭作证,彼得松的境地可想而知。
       即使有如此多的人,提供了不利于彼得松的证据,但是,他们却没有提供一个关键细节:凶手的脸。
       此情形,能否让案件有所转机呢?
       并没有。
       7月27日审讯结束时,产生了令人意外结果:彼得松是杀害帕尔梅的凶手,并因此判处他终身监禁。
       彼得松怎能甘心,他提出了上诉。
       11月2日,受理此案的斯维亚上诉法院宣布:彼得松无罪。
       虽然,证人提供的有关作案人的外貌、体型和走路姿态,但是都不足以说明凶手就是彼得松而帕尔梅夫人,在震惊的情况下,断定彼得松为凶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一判决使帕尔梅遇刺案搁浅。
       那么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呢?


       经过了34年的等待,2020年6月10日,瑞典检方宣布,终止案件调查,理由是:检方认定的嫌犯已于2000年死亡。
       帕尔梅的离世,让瑞典损失了一位杰出的政府首脑,不仅如此,他的离世,对国民感情也是巨大冲击。
       在权力斗争中,暴力只会带来更多暴力,正义与良知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和平、理性、包容,才能化解仇恨,让国家走向光明。
       所有国家都应该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不是权力权术。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国家才会强大富足。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者:哈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