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在中国生活过,并且从中国获得创作灵感的作家,最著名的当数赛珍珠,她的长篇小说《大地》直接取材于中国农村。还有一位法国人,20年代在法国驻华使馆当过5年外交官。外交官的名字叫阿历克西·莱热;他又是一名诗人,诗人的名字叫圣—琼·佩斯。

1920年,准备骑马到蒙古探险(摄于北平)

1921年这位法国外交官离开中国,带走了一篇史诗《远征》。1924年在《法兰西新评论》全文发表时,他第一次署上了这个笔名:圣—琼·佩斯。

拍下这些照片40年后,“因为他诗歌中振翼凌空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当代在幻想中升华”,而荣获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5月,乘美国汽车去蒙古探险途中

莱热1914年参加法国外交部考试,录取后进入国外新闻司。1916年,他以三秘的身份到北平法国驻华使馆任职。

他见过10岁的满清退位皇帝溥仪,也目睹黎元洪携眷到使馆避难,参加过南北军阀之间的斡旋调停。他与当时中国的外交总长陆徵祥私交不错,传记中多次提及与陆的交往,也提到巴黎和会的有关事宜和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协定上签字。

公事之余,他研究中国文化。他经常往来的人中有中国通伯希和与刚和泰。熟悉敦煌学的中国人对伯希和是抱有复杂情绪的,继斯坦因之后,他盗走了大批敦煌卷子,但在研究上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

胡适请他到北京大学教梵文和印度古宗教史,陈寅恪曾与他研讨过梵文。另外莱热与藏学家巴古和多桑也多有往来。

在法国的圣—琼·佩斯纪念馆里,至今陈列着他收藏的清朝官服上的补子和中国式的马镫。在法国现代大诗人中,圣—琼·佩斯、克罗代尔、谢阁兰都是世纪初在中国获得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的。

1920年,“合成”的照片,在北京西山道观构思《远征》

在使馆休假时,游历了中国东北、朝鲜、日本。当时到中国西北的探险是一种风气,在使馆工作的莱热几乎每周都能听到汉学家的长篇大论与远征纪事,广表的戈壁、大漠,湮灭的文化,对莱热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1941年,在美国纽约

1921年,莱热离开中国,经日本、萨摩亚、美国回到法国,不久即以远东问题专家的身份参加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1925年他任外交部部长白里安的办公室主任,后任亚澳司司长,外交部秘书长,从此停止出版诗作,致力于外交活动。

1938年,他应召随内阁总理达拉第参加慕尼黑会议。但他个人反对绥靖政策,因此被政府中的一些人指控为“好战分子”,解除他外交部秘书长的职务,派任驻美大使。他拒绝赴任。

1940年,德军逼近巴黎,莱热匆忙离开法国,辗转英国、加拿大,避居美国。不久盖世太保搜查了他的宅第,洗劫了他的文件和手稿。维希政府剥夺了他的公民权,没收了他的财产。

1941年,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聘请他为文学顾问,他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在美国一住就是17年。

1960年,与夫人多罗西赴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文学奖

1958年,71岁的圣—琼·佩斯与多罗西·米尔本结婚。两年后,这对老人登上飞往斯德哥尔摩的飞机,去接受196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圣—琼·佩斯在授奖演说中说:“我们世纪真正的悲剧在于人们使现世的人与永恒的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诗人的责任是在我们当中证实人类双重的志向。在人类面前竖起更灵敏地反映心灵的镜子。在这个世纪展示一个与原始人更相称的人类的命运。这是更加勇敢地把集体的灵魂和精神力量在世界上的传播结合起来……面对原子能,诗人的泥灯够吗?——够的,如果人们还记得泥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