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看到过各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科普文章,应该知道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相同,它们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人体36~37℃的体温为癌细胞最佳的分裂温度。

  而如果体温持续升高、维持在42℃左右,癌细胞就会迅速开始凋零、大面积死亡。临床就是针对癌细胞不耐热的特性,研发出了癌症热灌注化学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除了癌细胞怕热的特点被利用之外,临床还有一种特殊的治疗办法,它和热灌注两级划分,学名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顾名思义,这种治疗手段就是利用突然到来的超低温将癌细胞活活冻死,让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完全灭活。

  那么问题来了,冷冻消融术到底如何操作,又适合那些患者呢?


  其实,冷冻消融术早已不再是肿瘤治疗界的新宠了,早在2002年的日本,冷冻消融手术就应用在了临床治疗上,42位晚期肝癌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达到了92.2%左右。

        除此外,相关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接受该手术治疗,大于1cm的肿瘤有效率高达63%左右。而小于1cm以下的肿瘤,有效率甚至是达到了94%。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最常应用的手段。

  而且2017年美国也曾发布了相关的学术研究,302名肾癌患者接受了冷冻消融手术之后,经过32个月的随访,肿瘤复发率仅仅只是3.2%左右。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创伤小、没有痛感的纯物理微创疗法,利用冻结温度的破坏能力将肿瘤消灭。

  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会直接操作冷冻探针刺入肿瘤的内部,短时间内氩气就会开始作用,让肿瘤内部的温度下降到-160℃,肿瘤内部血液无法流通,癌细胞短时间内就会凋零;

  接下来,医生会将氦气注入,让温度上升到40℃左右。如此反复的冻结与溶解操作,癌细胞就会彻底死亡。而在手术结束之后,肿瘤内部被冷冻的组织会逐渐被身体代谢吸收,肿瘤外部的组织溶解成水疱状态、逐渐结痂恢复。


  在临床看来,冷冻消融术可应用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包括了肝癌、肾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等。

  对于已经失去常规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癌转移患者、年龄较大、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而言,就可以选择冷冻消融术进行治疗。


  而且,和传统的手术方式比起来,冷冻消融术造成的体表创伤较小、患者出现疼痛感、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也非常低。

  另外,冷冻消融术的治疗、住院以及康复时间都相对较短,且总体的治疗价格非常便宜,患者在当天治疗后,3天左右就可进行日常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冷冻消融术的创伤面积非常小,手术过程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所以在处理大血管周围的癌变组织时,它远要比传统手术更具有优势。


  目前,我国肿瘤消融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逐渐稳定,且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多个地区的三甲医院中,冷冻消融术都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这对于癌症患者本人来说,这无疑是在治疗上又增加了新的选择、有了新的生存希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