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3年度四川科技创新领域十大榜单正式发布。电子科技大学完成的“用于互补电路的垂直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23年度四川十大科学进展”。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脚步也在加快,一直以来,在无线通信、水下探测、生物医疗、电力能源等领域,研制检测微弱信号的高性能传感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传统的精密传感器由于晶体管的器件稳定性、瞬态开关性、电化学反应速度等局限,在探测灵敏度、测量精确度、空间集成度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国家智能制造中对瞬态微弱信号的高精检测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电子科技大学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及其互补电路方面的基础研究中寻求突破,在小体积、高跨导、低功耗智能传感和精密测量元件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固化沟道的全新垂直结构,在P型及N型OECT中实现了跨导10多倍和近1000倍的指标提升,实现了可在0.7V驱动电压下高效工作的反相器及相关互补电路,同时可将瞬态信号检测动态范围提升至160dB,大幅提升了瞬态微弱信号的检测精度。

据介绍,这项研究打破了传统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设计与制备的瓶颈,解决了电化学晶体管稳定制备的世界性难题,发展了全新的智能传感元件新原理与新方法,不但解决了我国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设计与制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还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微弱信号精密测量中的“传感放大”一体化,有效提升了微小信号的快速感知能力,是我国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迈向“柔性智能时代”的重大突破。2023年1月19日,相关成果于通过全球顶刊《Nature》杂志对外发表,并同时入选了2023年度十篇高引用的中国作者《Nature》论文。

据了解,目前,电子科技大学以该基础传感器件为载体,正在开展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有望近期在无线通信、生物医疗、电力能源等领域实现便携轻量化的监测系统,大幅提升我国智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下一代智能传感、生物电子中,在医疗健康、环境可持续性、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长远的影响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