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深有体会,身边的朋友或者亲戚生了小孩的话,都会对上户口比较上心,能赶早就绝不晚。中国有14亿的人口,占据了全世界的近四分之一,如何有效的统计管理这些人口呢?这就多亏了我国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就被使用,西周时期就设立秋官司寇和掌管、统计户口的官员,当时的人口登记办法比较原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严格,制定"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为户籍制度;秦始皇时认为周知民数是立国之本,于是严格统计男子及年龄;隋唐时期实行的是"输籍定样制",此后各代也都不断完善规范户籍制度。

可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陕西有一个老太太叫王玉兰,她却一辈子不上户口,即使上户口有养老金她也拒绝,直到临死前才说出了这个秘密。

九旬老太一辈子拒上户口

户籍制度一直是衡量我国人口的一个重要制度,但是户籍制度不单单用来统计人口,它还代表着拥有户籍的人可以在中国享受哪些权利,获得哪些益处。

陕西的一个农村里,在一次人口调查时,工作人员数次清点过后,发现名单和人口有些对不上号。就在他们又再次仔细认真一个个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村中一个叫王玉兰的女人没有户口。于是工作人员善意提醒可以帮她登记,但是却被王玉兰连连摆手拒绝,工作人员也不再强求。

日子就这样从指间溜走,王玉兰为人淳朴善良,又非常能干,村里人有困难的时候她都乐意拉一把帮个忙。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再一次选举的时候村里人都一致推选她做妇联主任,但是由于她没有户口,不符合规定只能作罢,为此村干部还特地去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上户口,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她拒绝。

王玉兰总是心胸开阔不和人生气,身体也倍棒,很多年过去,王玉兰也变成了90岁的老太太。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非常贴心,只要是中国户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享受补助。小辈们也都劝王玉兰老人上户口,但是她也只是摇头叹气从来没有行动。

临终前道出真实身份

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上户口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王玉兰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呢?

直到王玉兰老人临终前,她才向子女们说了这个秘密。原来王玉兰本名叫水晴秀子,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由于历史上日本人对我国人民做过很多恶行,很多中国人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水晴秀子怕上户口以后真实身份暴露,村里人会对他们有敌意,影响后代们的生活。

年幼时水晴秀子曾目睹自己的国人对无辜中国百姓所犯下的罪孽,她的内心一直被愧疚所包围。另一方面她也在用着不上户口不领取福利,这个倔强简单的方式在向中国人道歉,虽然她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最起码这样让她内心少受煎熬。

《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都说父爱如山,可是有时母爱也是这样深沉,王玉兰老人为了子女们不受异样眼光看待,自己却倔强的做了几十年的"黑户"这份爱真的让人感动。

从水晴秀子到王玉兰

上个世纪有段时间,在日本人中有一阵"来华潮"。由于战争,日本企业同我们国内企业争夺市场并且有很多优势,很多日本人都来中国做生意。水晴秀子的姑姑就在中国做生意,并且小赚了一笔钱日子过得还算稳定,水晴秀子就在三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中国,投靠姑姑。

三岁时就来到中国,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水晴秀子的中文说的比日文都好。她也同很多中国小姑娘是好朋友,如果不是之前认识的人,估计很多人都认不出来她是日本人,以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呢。水晴秀子非常喜欢中国,年少的她被这五千年神秘的历史、民俗风情、传说所吸引,私下里补课学习了很多中国文化知识。

上世纪五十年代,战争胜利以后,当年那部分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也都回国发展。因为对中国的热爱,水晴秀子就毅然决然放弃了回到故土的机会,选择留在了中国。因为在她看来故乡就是自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而自己从小在中国生活、长大,中国才是自己的家乡。就这样水晴秀子和父母留在了中国,父母给她改了个名字叫王玉兰,玉兰是很美的一种花,父母希望水晴秀子的人生也像花一样美丽。

后来因为家庭发展,王玉兰跟着父母到陕西定居发展,并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宋治福。王玉兰被宋治福的憨厚淳朴打动,两人很快陷入爱河,并且成婚。嫁给宋治福以后,王玉兰随着他回到了姚楼村,他俩的生活简单却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农活虽然偶尔会很辛苦,但是,没有那些勾心斗角,远离纷争,只用面对最质朴自然的环境.王玉兰打心眼里觉得幸福,后来两人也有子女,为了孩子王玉兰一辈子没有上户口直到死去。

身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先辈们用血与泪为我们筑起的"长城",如果没有他们的献身也就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和平安逸,不会有如今傲视群雄的中国。苦难与历史、英雄与鲜花都值得我们铭记。但是不能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被仇恨带跑偏,让仇恨成为阻止我们前进的绊脚石。错的也不是没有参与战争的日本人,错的更不是我们,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王玉兰老人没有错,因为愧疚她守了这个秘密一辈子,相反她的行为应该受到尊重。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好客友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我们善待我们的人也理应被尊重和善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