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猪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香”,平时炒个家常菜,都会习惯性的放一勺猪油。
       尤其是70、80后的人,小时候没有吃的,就用一勺猪油拌米饭吃,满满的时代回忆。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很多人说猪油危害很大,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有人好奇,为什么老一辈人经常吃猪油?为什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却很少?


       这里提醒大家,真正应该戒的是这4种油,长期食用对健康危害很大。
       一、猪油危害大
       我们平时吃的猪油,一般都是从猪肉中提取的油脂,是一种动物脂肪。


       在80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化建设还不完善,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猪。
       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养上膘的肥猪杀掉,作为新年的肉类来源。


       但是猪和别的动物不太一样,浑身上下都是肥膘,很多人不喜欢吃这么油腻。
       所以猪贩子经常会剩下许多肥肉没办法处理,人们会把肥肉收集起来,放到锅里熬成油。


       其中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让高温熔化动物脂肪,这个过程中,会杀死大量细菌和虫卵。
       锅里面的水分也会随之蒸发,最后留下清澈的液体油脂,冷却后就是我们看到的猪油了。


       有的时候可能是火候掌控不到位,导致出来的猪油颜色发黄,甚至有发黑的迹象。
       一般情况下,这是由于猪肉脂肪组织的其他有机物质被高温加热烧焦,染黄了猪油。


       而这种猪油,往往存在致癌物质,而且味道也不会太好,是不建议吃的。
       还有颜色发黑的猪油,吃起来都发苦了,建议全部丢掉,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丢了健康。


       正常的猪油,应该是雪白色的,油脂融化后会散发淡淡的香气。
       猪油本质上就是一种动物蛋白,其中富含营养,还有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平时偶尔吃一次,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它可以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这是有益的。
       我们到底吃了多久的猪油?
       其实人类吃猪油的历史还真不短,猪几乎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之一。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猪还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最开始叫“豕”,很多古籍都有记载。
       一方面,猪身上的肉比较多,养殖起来也很容易,是古人的重要肉类来源。


       不光是中国人吃猪肉,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家都在吃猪肉,市场价很便宜。
       201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中国境内的家猪有4.72亿头。


       在世界的占比是百分之四十九,是全世界家猪养殖数量最多的国家。
       猪油富含列腺素、胆固醇,可以促进细胞的合成,修复人体皮肤组织。


       也就是说,吃猪油不仅可以补充至关重要的营养和能量,还能起到一定的美容作用。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猪油还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要知道,有一些脂肪酸构造比较复杂,人体不能自我合成。
       所以只能通过外界摄入,达到膳食营养均衡的状态,从而维持人体健康生命体征。
       当然油脂也能转化为糖类,为人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


       以前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说,一顿饭不吃猪油,感觉干活都没劲,看来是有科学道理的。
       那时候,几块刚出锅的猪油渣,一团儿猪油拌饭,简直是那个年代的珍馐美味。


       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了上去,很少有人这样吃,比较忌讳油腻。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猪油就是一种特别好的食用油,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味道也好吃。


       现在科学界已经证实,猪油本身并不是纯饱和脂肪,其中含有大约40%~50%的饱和脂肪酸。
       其成分和橄榄油是差不多的,行业里一般都认为橄榄油是比较优质的油,所以猪油确实有很大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猪油里面大部分都是硬脂酸,具体含量和饲料、生长环境有这紧密的联系。
       而一般的植物有只有15%~30%的饱和脂肪酸,猪油是它们的2~3倍。


       油吃多了容易胖,这是毫无疑问的,另外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比起来,通常还是植物油比较健康。
       经常吃猪油,很容易导致一些营养物质摄入量过高,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每100克猪油有将近850千卡的热量,长期过度摄入猪油,容易引起脂肪堆积,体重上升,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风险。
       此外,猪油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应超过膳食总能量的10%。


       老一辈的人经常吃猪油,但是他们很少有这方面的疾病,那是因为他们的运动量很大。
       八九十年代的人大多都从事体力劳动工作,那时候物资匮乏,人劳动的多,摄入的营养却不够。


       而那些猪油也被日常的劳动所消耗,从而达到膳食营养平衡,因此没有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
       但是现代人不太一样,我们生活中摄入的油脂已经足够多,不再需要猪油。


       此前网上有流传,猪油抗癌功效,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
       早在几年前,已有科学界人士辟谣,辟谣专家正是信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可以说是绝对的权威。


       除了猪油以外,还有四种油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大意。
       首先是劣质花生油,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花生油,平时我们炒菜,经常会用到它们。


       花生油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它属于植物油,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专家认为花生油具有防止皮肤老化,保护血管的功效,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然而总有黑心商家为了利益,使用劣等甚至是过期的花生油欺骗消费者购买。
       这些油的售价往往特别便宜,有时也会随着活动附赠,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捡了实惠。


       2010年3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面上的花生油展开了专项抽检行动。
       经调查发现,很多食用油没有达标,上了食用油黑名单。


       这些食用油品牌商的登上了光明网报刊,希望给广大市民避坑。
       有人喜欢在家里囤放粮油,其实食用油也是有保质期的,通常是2~3年。


       过期的油从外观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很多人都会无视保质期,长期使用过期的油。
       这时候脂肪分子可能发生氧化反应,部分营养物质流失,滋生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发现家里的油出现变得浑浊,有怪味儿,一定要注视起来。
       不建议使用过高温的油,一些人炒菜,总是觉得油温高一点炒的香,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油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不仅会导致营养元素大量流失,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一般来说把手放在油锅表面如果觉得烫,那就说明油温合适。


       最好不要等油锅冒了青烟,再放入食材烹饪,这对健康危害很大。
       炸东西往往比较费油,那些炸货大户,通常要用掉1~2桶油,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人选择回收食用油。


       我们把这种油叫做回锅油,把它们放在容器里,随用随取,非常的方便。
       但是,通过多次加热和食材接触,回锅油中的脂肪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引发慢性疾病。
       重复使用的油,可能会混杂食物残渣,它们长期浸泡在油水里,会慢慢变质。
       其中一些成分会转化为致癌物,比如丙烯酰胺和丙烯醛,增加食用者的癌症风险。


       回锅油的脂肪酸由于重复加热,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化合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性疾病。
       为了安全着想,我们一定要避免使用回锅油,哪怕是经常炸东西,也要定期更换烹饪油。


       关于人类吃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像古埃及、印度等,都有记载显示人们在烹饪过程中使用各种油。
       那时候的油主要来自植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橄榄、芝麻、棕榈等。


       中世纪欧洲,橄榄油已经在大规模使用,即便是在缺油地区,也会和航海族群做交易,换取橄榄油吃。
       动物脂肪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盛行,人们将猎物脂肪组织割下来保存,用的时候再取。


       后来工业革命解放了一部分社会劳动力,榨油的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效率和产油率翻倍。
       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食用油。
       希望大家合理摄入油脂,永远保持健康的身体。
       渣叔罗影
       编辑|
       渣叔罗影
       参考资料:
       光明网——《卫生部通知,20种不合格食用油名单公布,别再买了!》2021.12.21
       澎湃新闻——《别再吃猪油预防心血管疾病了!真正要做的是这6点》2022.10.28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